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没有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同时也是法律委员会的办事机构。2008年,设立全国政法系统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23-11-27
教育与国家之关系71
鄙人到华以来,常闻人士谈论,及新闻记载,有到底用何方法可开中国利源等语。窃谓中国天产物如煤铁等甚富,夫人知之,唯最大天产物,实不在地下而在地上。盖无论何国,最大天产物最大利源皆在国民。地下之天产物,必借人开采,及用分解之方法而后可用。地上之天产物,亦必经教育家之锻炼而后有成。中国国民苟一一能得教育,则藏于地下之天产物,一一足为我用矣。诸君所希望者,采矿物,[浚]水利,成其他利源,其中心实在教育。若但注意物质上利源,而对于国民之锻炼人才,陶冶品性,俱废而不讲,与种树不培根本而培枝叶何异?譬之美国或中国中有一荒地,无谷类,无草木,游历者不稍具思想,必以为土壤不宜,或肥料不足。至有识者,则以为能开水源以灌溉之,不特土宜可得,且有良好之肥料存乎其中。试举此例以观人,即知中国之俨如荒地者,非缺人才,缺灌溉之功耳。
今请诸君或注意教育者,将世界之为人敬重之强国,与为人欺侮之弱国,各列一表;又将世界注意国民教育之国,与不注意国民教育之国,各列一表;则注重国民教育者,必在强国之列。社会上有诸多之情形,与教育上相类似,尚须辩难者。至此国民教育与国家强弱关系,直如算术上之二加二为四,实毋庸辩难者也。人恒谓强国在于军备,不知有军备而无教育,则未有能强者。试以俄国为例,俄为欧战各国之一,其国之人口繁庶,天产丰富,军备充足,均为优点,顾乃最先失败,其原因至为明了,即俄国政府最轻教育。其官吏常恐人民受教育后,不易治,故平日虽以军备自雄,一旦有事,则勇略战备,均无所用。盖无教育则临事无机变,其失败而难于回复固也。与俄相反者,则有美国,盖当欧战以前,国内并其属地,兵额不及十万。游美者尝发生一种疑问,谓由太平洋口岸至大西洋口岸,并无一兵,到底确否?实则欧战以前之美国,历三千里之地不见一兵,却为一种之事实,甚有居民一生未见及兵者。欧战之际,美国因国民教育普及之基础,短少时间即能召集许多之军队。诸君欲知教育与国家关系之密切,但观俄美两国之教育与军备之统计便显然矣!
国家濒危之际,人每就其武力或经济方面推测之,究竟因教育而发生之实力,较物质上之实力为尤大。尝见一岩石为沙质所结成,其所以守不可破者,有黏合力耳。中国之弱,即在国民无黏合力,果有黏合力纵无武备,列强亦不敢觊觎。学生之在学校,得受教育,养成团结习惯,组织习惯,则推之社会,无所不宜。
鄙人,美国人也,今请再根据美国言之。鄙人少在学校时所知之美国人数,现已增至三倍,气候土宜,今昔无异,所以至此者,则以他国人之迁入美国之多为一大原因。顾其语言、思想、习惯、宗教,多与美国不同。以芝加哥褊小之地,言语约有四十种,与福建相类似,何以能使之统一?其中有良法焉,有真因焉,即在普及国民教育,使于学校中统一思想。无论男女、贫富及学问、宗教如何,相处日久,即生团结力。他国过去事实,可为中国借[鉴]者,唯有普及教育一事。强国之道,在于国民之有团结力,使国民有团结力,不在武人政客,而在教育家。(www.chuimin.cn)
至于教育,则不在中学、专门、大学以上。盖中学、专门、大学之教育,非不重要,特不如国民教育之尤急也。中国伊古以来,多注重于高等教育,所有官吏,必经考试,且某也通儒,某也硕学,望非不崇,名非不大,顾往往不能出其学问裨益于社会国家,且有反为社会国家之蟊贼者。盖高等教育,但限于一部分人民所得受,故有此教育者常利用以自私自利,甚则欺侮未受教育者。彼多数人以此种权利机会让与此少数人,而此少数人亦安然受之而不辞,故有此结果。假令教育普及,虽不免有自私自利之人,然一般国民之智识能力,亦足以防遏之。此种言论,一般教育者无不知之,鄙人何以赘言?因不能与他人言耳。更有一理由,则以已知者告之未知者,输入一般国民脑筋,其效乃大。
回忆鄙人少时,读中国历史,如戏九连环,愈解愈纷,今至中国,环以试我之许多问题,复亦类是。本晚试以大家所难我者,还问之大家,即“若要普及教育,惜无良政府,若不普及教育,终无良政府”之一个循环问题,当以何法解决之?鄙见莫如实行义务教育。若社会中有力量者虽少,顾不可不从此着手。必待政府为之,恐不可得。美国距今八十年前,并未实行义务教育。此教育之起点,亦不出政府之力,而实由一二知国家基础在夫教育者以著述报纸演说与鼓吹之。厥后政府被舆论所攻击,及不得不行。中国如欲普及教育,必先有自助之思想,出而结合团体,极力鼓吹,使一般社会皆有此思想。基础一固,发展奚难?鄙人本晚到此,先行参观学校,见有附设义务学校,即贵族学生招邻里儿童教授之。窃以为中国人有此思想,有此精神,服务牺牲于社会,则中国前途大有希望。此种教育苟能普及,则中国教育上之种种问题,亦不难迎刃而解矣!
71 1921年4月20日杜威在福建青年会上的讲演,1921年5月8~9日《晨报》。
有关杜威教育文集(第4卷)的文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没有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同时也是法律委员会的办事机构。2008年,设立全国政法系统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23-11-27
论谋叛与变乱牧民之人必须要知道国家中风波底朕兆;这些风波在诸事将达平衡的时候最为剧烈,就好象自然界底暴风雨在将近春分秋分的时候最为剧烈一样。好象“谣言”是以往的叛谋之遗留似的,但是谣言也确实是将来之叛乱的前奏曲。然而委吉尔所看到的也是对的,就是叛乱的举动和叛乱的谣言其间的差异甚少,有如兄弟之于姊妹,阳性之于阴性一样。......
2024-09-21
国家基于各方面的利益考量与平衡,通过法律要求高校设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但是,高校作为制度的实施者是否能够真正实施该制度并对制度构建者的用意予以回应,则取决于国家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2023-07-03
习惯与思想77今日所讨论,系为习惯与思想二者与社会教育之关系。人类行为,有此二种,故社会事业,亦有守旧维新之别;因之遂生习惯与思想之划界。处理寻常事故,可沿习惯;处理新奇问题,当用思想。唯习惯易成,思想难构。故人喜墨守习惯,而恶创出思想。习惯之潜力,实足以束缚社会;不独束缚之,且有禁绝新思想侵入之倾向。今日欲使中国由旧而新,第一须排习惯、重思想。盖前者束于习惯,后者驱于情感。......
2023-11-25
上古教育事业,是宗教事业的附庸。在这个时代,掌理教育事业者,当然是些“巫祝”之辈,而且只有他们,才是些智识分子:这种现象,正和欧洲中世纪教会柄世政的情形相同[2]。等到贵族执政的时候,教育的大权,就过渡到官府的手中,而官府以外,便无所谓学术。[4]由这一段话看来,便知道当时教育之权,为官府所掌握。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一方因贵族阶级之崩坏,一方因自由讲学之风的特盛,于是智识始下逮普及于民间。......
2023-08-17
但事实上,录取率的攀升并没有改变高考的竞争性。[25]中国高考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虽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录取率达到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将突破50%大关,但在社会群体的视角下,高考的竞争性与高利害性仍有增无减。......
2023-11-26
在最密切联系原则形成初期,欧洲国家对于美国如火如荼的最密切联系原则运动持谨慎态度。在这样的心态下,欧洲国家没有盲目地追随美国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依旧保持了传统的成文法典形式,因此欧洲援引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带有保守特点。在最密切联系原则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其地位也在世界各国持续提升,欧洲国家在立法的过程中慢慢走向原则化的发展轨道。......
2023-08-17
无论何种来源,这些无一不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般是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在为我国经济......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