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原生新媒体演进历史:技术创新研究框架

中国原生新媒体演进历史:技术创新研究框架

【摘要】: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一书以“创新的产生”为题用一章篇幅对“创新—发展”过程模型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本书以罗杰斯“创新—发展”过程模式为框架,借鉴卢森堡大学Gabriele Balbi《数字媒介史》一书的叙事模式,结合早稻田大学师生所绘媒体望远镜结构,参照李卫东对新媒体应用模式分类,[73]梳理出本研究基本框架。

杨国斌认为互联网史研究中有两个倾向非常值得关注,其中之一便是从技术史角度出发讨论互联网如何扩散。[70]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BAT等互联网巨头开创的“推出新媒体、获得国外风险投资、积极海外上市、融资后加码新媒体研发”运作模式几乎已成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竞相效仿的“模板”。[71]短短20多年时间,我国新兴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各类原生新媒体在万维网技术创新扩散、海内外商业资本注资等因素推动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一个充满朝气的新兴产业,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获取信息、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方方面面均带来创造性破坏影响。

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一书以“创新的产生”为题用一章篇幅对“创新—发展”过程模型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作为一种中观理论(middle-range theory),[72]该模型不仅为原生新媒体历史书写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也为本书“大题小做”、搭建框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以罗杰斯“创新—发展”过程模式为框架,借鉴卢森堡大学Gabriele Balbi《数字媒介史》一书的叙事模式,结合早稻田大学师生所绘媒体望远镜(media telescope)结构,参照李卫东对新媒体应用模式分类,[73]梳理出本研究基本框架。纵横两条线索不仅勾连起ICT技术70余年发展演化历程,而且呈现出国外ICT技术创新在我国扩散的历史脉络。将技术创新作为研究推进主轴,不仅勾勒出原生新媒体在三个层面、中美之间发展演化历程,而且呈现从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创新扩散过程中,技术与商业资本、国家政策等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不仅厘清我国原生新媒体发展历程“是什么”,而且揭示出其背后原因“为什么”及产生“怎么样”效果。(www.chuimin.cn)

本书在理论工具、研究对象、研究框架三方面均呈现技术元素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资本逻辑作为技术创新产生与扩散的重要推手,在新技术、新媒体产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原生新媒体而言,从底层终端诞生、网络技术发明、新媒体形态出现,技术元素构成了原生新媒体演进发展的“明线”,资本逻辑构成原生新媒体演进发展了“暗线”,这两条线索相互嵌入、共同构成原生新媒体演进研究发展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