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赞美是一种美德,对于别人的优点加以赞美是一种风度的体现。......
2023-11-24
保护男孩的正义感,是不是就等于鼓励男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者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呢?如果不是,那是不是意味着,要禁止孩子见义勇为呢?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两则新闻报道。
第一则:
“一位不会游泳的13岁少年,发现同伴落水后,马上跳入潭中,用尽自身的最后一丝力气,在深达2米的水潭中,把落水的同学推到20米开外的岸上,而自己却再也无力上岸……4月5日,梅县桃尧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张戈柯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第二则:
据《重庆晨报》报道,杭州一名高一新生将帮助倒地老人的事情告知家长后被训斥,愤而在网上发帖,称“在场那么多成年人都没有反应,只有我这个未成年人打了电话,为什么不去批评他们却来训斥我?”
这两则新闻,为我们出了一个难题:男孩年龄尚小,在通常情况下,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作面对面抗衡的能力。如果贸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就可能危及男孩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可是,如果因此而阻止男孩见义勇为,那就不仅挫伤了男孩的正义感,扭曲了孩子的是非观,同时也等于是向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诚信危机低头绕道,默许这种危机逐渐扩大、默许道德继续向下滑坡。如此一来,我们所处的社会将彻底陷入“正不压邪”、“黑白颠倒”的境地,“小悦悦”的悲剧恐怕也会一次又一次重演。
那么,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才真正对自己的孩子有利呢?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看看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一位母亲带着儿子乘公交车出游,因为节假日的缘故,公家车上乘客特别多,大家拥挤地站在一起,一位青年男子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开了一位乘客裤子后口袋上的纽扣。
母亲和男孩几乎同时看到了。儿子将眼神转向母亲,片刻,男孩的声音打破凝重的空气:“妈妈!那个字念什么?”男孩的小手指向车厢内的一条标语,继续提高了声音问,“小心什么手?提手旁加个‘八’字?”
“扒手。”母亲回答说。
“什么叫扒手?”孩子继续问。(www.chuimin.cn)
“就是贼,偷别人口袋里的钱或东西的人。”另外一个声音替母亲向男孩解释。
紧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就这个话题议论起来,包括那个刚才差点被偷的乘客也扭着身子参与进来。他不知道,刚刚有一只手在舆论声里从他的口袋上撤了回去。
男孩若无其事地接着问母亲:“妈妈,那是什么止吸烟呢?”
“禁止。”
“哦,今天我认识了两个生字。”男孩自言自语地说得挺来劲,一副求知欲很强的样子。
车子刚刚站稳,那个扒手急匆匆地跳下车去。
这个男孩的母亲经常告诉孩子,遇到坏人做坏事,不能不顾自己的安全就去见义勇为,也不能眼睁睁让坏人得逞而“见义不为”。一定要阻止坏人做坏事,还不让他察觉到,避免遭到坏人的报复,也就是“见义智为”。这种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站在传统的道德立场上,见义勇为就得不顾一切。当年,因扑救山火而牺牲的少年赖宁成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也是理所当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道德标尺更须切合实际。好多时候,仅仅不假思索,有勇无谋的见义勇为,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是,如果见义不为,“小悦悦”的悲剧就在眼前,我们谁也不希望孩子成为“冷血动物”。
我们都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小伙伴掉进水缸时,小司马光用石块把水缸砸破,运用自己的机智,不仅使伙伴得救,自己也没有受到任何危险侵害。敌人夜袭布鲁塞尔,想用炸弹摧毁整座城市。正巧,一个叫于连的小男孩发现了燃烧的导火索,情急之下,小于连用尿浇灭了它,挽救了一座城市。
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正义感绝对不能丢,见义还是要勇为。只是,在勇为的基础上,更要教会孩子一些策略,一些技巧,教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做到既“勇为”,又“智为”,智勇双全才能维护正义。
有关优秀男孩是这样教出来的: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 智囊的文章
孩子不听话,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一件事。男孩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可以说,不听话比听话更好。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些人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钢琴,可周杰伦成天只想玩,练习时间过长就坐不住,一点也不“听话”。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节都有这个“但是”——说男孩可以不听话,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男孩不管不顾,信马由缰。......
2023-11-24
如果父母因为爱孩子而甘愿当孩子的“保姆”,孩子就会因为父母这种“爱”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些家长认为男孩没必要做家务,母亲会帮他处理所有的家务琐事。好容易妈妈脱了身,鑫鑫在幼儿园里也两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不讲,不做游戏,不和别的孩子玩耍。身为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2023-11-24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梦”,他们心中总是充满着对正义和力量的强烈渴望。作为父母,要允许男孩有“英雄情结”,而不能盲目打击男孩的这种梦想。父母要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对男孩的这种“英雄情结”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男孩的“英雄梦”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2023-11-24
很多男孩都有粗心的毛病,这成了让家长们着急的“老大难”问题。面对男孩的粗心,有的家长埋怨、批评,甚至责打孩子,这样的方法似乎并没有多大效果,很多男孩还是坚持着“马大哈”的一贯作风。其实,男孩的粗心常常是有规律的,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粗心点”。男孩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
2023-11-24
但对人们来说,也许更难的,是生活中常常要战胜自己。我们常常以为最大的威胁来自敌人,但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将影响着人的一切,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阻碍,而自己都一点不知道。最难于克服的,不是困难,而是弱点;最难于战胜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有勇气战胜自己。孩子战胜了自己,这便是“强”。......
2023-11-24
抱怨是男孩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很多成年男人也会发牢骚。男孩有时并不是真的在抱怨什么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希望能在情感上和家人交流沟通、达到共鸣,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有的男孩只是在凭借“抱怨”来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男孩其实是很辛苦的,他们不容易或没有足够的勇气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别人的例子来帮助自己说出愿望。父母还要注意,解决男孩抱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让男孩学会感恩。......
2023-11-24
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一位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带着孩子到法国的一位朋友家里去做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决定一切。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并尊重这种权利,告诉孩子:“这件事由你决定。”由此,长者的开明程度有时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孩子的发展程度。......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