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孩子说实话也会受罚?为塑造优秀人格,家长需注意这一点

孩子说实话也会受罚?为塑造优秀人格,家长需注意这一点

【摘要】:大多家长都会要求孩子要诚实,不能说谎,那么,如果他犯了一个错误,在这个“不说谎”的原则下,他应该把这个错误告诉家长。孩子虽然遵守了“不说谎”的原则,但他还是一样要受罚。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只知道自己向父母承认了错误之后就得挨训受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们的价值取向很多是因为被人表扬或者受到批评。甚至会误以为只要一犯错误,主动认错就可免受惩罚。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原则上讲,犯了错误应该受罚。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实在无可厚非。可是,有些事情,一旦涉及到孩子,也就变得复杂起来。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弱势,父母要罚他,罚得对与不对,孩子都无力反抗。罚得对了自然是好,孩子自己也知错。可要是罚得不对,孩子不能反抗,也就只好想一些其他的对策了。

孩子犯了错,就要受罚。大多家长都会要求孩子要诚实,不能说谎,那么,如果他犯了一个错误,在这个“不说谎”的原则下,他应该把这个错误告诉家长。这个时候,家长一般都会抓住孩子的错误来惩罚他。孩子虽然遵守了“不说谎”的原则,但他还是一样要受罚。在受罚和说谎之间,他会怎么选择呢?为了逃避受罚的痛苦,很多孩子一般都会选择说谎。

例如,孩子在两岁的时候打破了一个碗,作为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他不懂得应该如何去面对,而且他也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孩子会如实向父母汇报:这个碗是我打破的。作为父母,这个时候的行为就开始影响孩子的下一次行为了。

有的父母就认为,孩子应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现在他打破了一个碗,如果不给点教训,孩子就学不了乖,于是就有了给孩子教训的理论依据,至于仅仅只是口头教训或是肢体教训就已经不是什么关键的问题了。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只知道自己向父母承认了错误之后就得挨训受罚。下一次犯错误的时候,他就会认真考虑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在他不懂得如何用错误来掩盖错误的时候,他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受罚。当有一次犯了错误之后,也许没有人在旁边,于是他逃离了现场,当有人问及这件事的时候,他尝试性地回答不知道,这件小事很容易就会被人遗忘。对于孩子来说,处理方式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后果:他主动承认错误导致了自己的挨罚受训,但他不承认错误的时候,他就可以安全过关。于是他主动放弃了承认错误,因为那样做只会让他自己受罚。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们的价值取向很多是因为被人表扬或者受到批评。如果他们无法受到表扬的话,至少他们要争取不要被批评。(www.chuimin.cn)

当类似的事情出现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只要他不认错他就有可能逃过不好的结果,而认错的话,他是肯定要挨训或者受罚的。于是大多数的孩子肯定要选择的就是用新的错误来掩盖旧的错误。

因此,孩子如果有推卸责任的不良习惯,其实和父母的做法有莫大的关系。我们的结论是:说实话不会受罚。

孩子的错误很多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我们不要用自己的能力来要求孩子,就比如孩子第一次打破碗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力气不够。如果我们对待孩子宽容一些,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大气的。出现了意外的错误之后,我们要找到原因,然后详细地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是错在哪里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惩罚来让孩子混淆了自己的思绪,即使要惩罚,也要让孩子非常的清楚他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惩罚的。如果因为一个错误产生另外错误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会明白为什么他认错之后就可以不受罚了。甚至会误以为只要一犯错误,主动认错就可免受惩罚。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行为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让他领悟和明白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