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在移动互联条件下,泛在学习更易于实现

在移动互联条件下,泛在学习更易于实现

【摘要】:在移动互联条件下,这种泛在学习方式更容易实现,因为学习者是自我导向的学习。此外,由于Android操作系统具有平台开放、硬件选择丰富、不受运营商束缚等特点,这极有利于开发者开发主界面内容丰富、用户体验良好的泛在学习客户端软件。本文在分析泛在学习理论及其现阶段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大学校园为学习环境,进行泛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状况下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是一种由学习者为主导的学习方式。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多,人们希望获取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以满足自身需求。这就使泛在学习悄悄地进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在移动互联条件下,这种泛在学习方式更容易实现,因为学习者是自我导向的学习。在学习中,学习者的渴望更加强烈,当其对某些内容有疑问和不解时,便可马上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查询并解决,同时也可实现实时的交互和分享,学习更加灵活、便捷和轻松。

(一)泛在学习的特点

泛在学习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便利的学习方式,它使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这也是泛在学习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缘由。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泛在学习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永久性:允许学习主体对学习进度进行记录,只要不对记录进行特意删除,学习者永远可以保留已有的学习进度并查看,学习活动中的所有行为都会被依次记录。

2.可获取性: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者都可以对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进行获取,包括文档资源、数据资源和影音资源等。

3.及时性:无论身处何处,学习者都能够及时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记录遇到的问题并立刻搜寻答案,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交互性:学习者可以与专家、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协作与共享交流。让学习行为不局限于校园内,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让真实的生活空间与无线的智能空间完美融合。(www.chuimin.cn)

5.教学行为的场景性:学习者可以把学习活动融入自己每时每刻的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或所需的知识可以以自然有效的方式呈现,学习者甚至意识不到学习场景的存在。

6.适应性:学习者可以根据所处环境和自身的需求以适合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泛在学习模型

1.学习者分析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如今Android移动终端设备已广泛普及,对于大多数泛在学习者,使用Android智能手机或其他Android终端设备作为开展泛在学习的设备都不存在购买压力,这为想要进行泛在学习的用户奠定了基本的硬件基础。此外,由于Android操作系统具有平台开放、硬件选择丰富、不受运营商束缚等特点,这极有利于开发者开发主界面内容丰富、用户体验良好的泛在学习客户端软件。随着Android平台系统版本的不断更新,该平台在技术上已经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本文在分析泛在学习理论及其现阶段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大学校园为学习环境,进行泛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构建泛在学习模型

泛在学习模型旨在解决传统学习模式的单向、被动等问题,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进而产生主观认知需求,弥补传统模式所缺失的自下而上的过程,因此泛在学习模型不是独立作用的模型,它与传统学习模式相互补充,共同满足学习者的认知需求。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势是标准化与精细化的知识体系框架,作为泛在学习模型的支撑层面向学习者提供基础性资源。泛在学习模型中认知过程的起始点是学习者,认知需求在自下而上的扩展与延伸过程中,拓宽了基础性资源的有效范围,将情境化、即时性、持久性的扩展空间与现实问题相适配,与学习者产生更强的关联,实现学习者与现实问题之间类似人与人沟通时的会话效果。在双向会话过程中,学习者更关注如何发挥人类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现实问题则更关注如何高效、按需、连续地支撑学习者不断延展的认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