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医生笔记:了解并分析人们对‘瘾’的理解和成瘾的原因

医生笔记:了解并分析人们对‘瘾’的理解和成瘾的原因

【摘要】:我们首先得从生理(肉体)和精神两方面来聊一下什么是“瘾”。饮食和性爱带来的快乐是保证物种延续的基本要素,“食色性也”即是如此。换言之,即“心瘾”。既然不是所有人都毒品成瘾,那么生理依赖就不是成瘾的唯一答案。科学家对幸免于吸毒成瘾的解释是这些幸运儿没有产生心瘾。

为什么香烟那么难戒呢?我们首先得从生理(肉体)和精神两方面来聊一下什么是“瘾”。

生理方面 195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研究生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想研究大脑的学习区域,结果他们将电极插入鼠脑的时候插错了地方。结果出乎意料的场景出现了:这只老鼠不停地返回笼内首次受到电流刺激的角落(图4—6)。

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通过给予一阵阵电流刺激,他们可以像操控远程玩具那样来控制这只老鼠。第二天,这只老鼠寻求着同样的刺激。很显然,这只老鼠非常想要刺激,它一心想要在这个角落里得到电流刺激,甚至对食物和水不屑一顾。

图4—6 老鼠对电流刺激大脑上瘾(图片引自《神经科学·探索大脑》)

至此,成瘾的生理原因被揭开了面纱。科学家先是发现成瘾与我们的“老朋友”——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有关,进一步又发现了与成瘾有关联的奖励回路(图4—7)。

图4—7 大脑的奖励系统(图片引自《神经科学·探索大脑》)

原来,中脑的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合成了多巴胺,神经元会投射到额叶皮质和部分边缘系统,这被称为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o-limbic dopamine system),也称作奖赏系统。

可以说奖励系统在远古时代对我们有不小的帮助:一只饥饿的动物突然发现了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大快朵颐的同时奖励系统表示很愉悦,多巴胺的洗礼让你每天都想光顾此地——即使历经一些磨难也在所不惜。其实质不难理解——奖励系统最终是一片好意,目的就是让你获得源源不断的热量,以保证你生存所需。(www.chuimin.cn)

同样的道理适合于性爱。性刺激可以使多巴胺增至正常水平的50%~100%,奖励回路于是告诉你“多多益善”,所谓的“兽性”于是驱策你不断寻求性爱,以增加受孕机会,把基因传递下去。

饮食和性爱带来的快乐是保证物种延续的基本要素,“食色性也”即是如此。如果它们不能带来快感,动物(包括人类)就根本无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然而时代变迁,人类的世界早已脱离自然界的单纯而变得光怪陆离,但奖励回路却无法挣脱动物性的桎梏。香烟、赌博、毒品、电子游戏、网络这些人造之物泛滥开来,且都有劫夺萌蠢的奖励回路的能力,让人寤寐思服。

心理方面 当然,把成瘾完全归罪于生理(肉体)原因也有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倾向,另一层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心理(精神)依赖。换言之,即“心瘾”。对此,我们不妨借用一个吸毒的旁证来说明一下。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滥用毒品已经到了像“散发糖果”一样随便的地步,统计表明70%的士兵都用过鸦片、大麻、海洛因等,大家原以为随着战争结束士兵归国,美国会激增30万~40万吸毒者,结果实际数据却相差甚远,95%的上瘾军人回国后竟然神奇地断绝了毒瘾。照道理讲,毒品能让多巴胺水平飙升到300%~800%,一旦沾染就难以戒除。

既然不是所有人都毒品成瘾,那么生理依赖就不是成瘾的唯一答案。科学家对幸免于吸毒成瘾的解释是这些幸运儿没有产生心瘾。战争对人的身心摧残是多重的,疲倦、厌世、沮丧、失眠、空虚、悲观、压抑向来就与战争如影随形,越南战争中后期主流社会的强烈批评更是让士兵们开始质疑战争的意义,这一切推挤着士兵们在毒品中寻求解脱。然而当战争结束,士兵们能够回归到正常社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生活的意义的时候,就慢慢地摆脱了对毒品的依赖,毒瘾也就会不治而愈。然而那些回归正常社会,心却滞留在战争中的人,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一再碰壁的失败者却难以摆脱毒瘾。

其实,从精神依赖的占比来看,香烟会更高。尽管戒烟也会带来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表现,但与毒品的戒断综合征相比却要小得多——戒断时肉体痛苦不大却难以分割,这只可能是心理依赖造成。

心理依赖导致的结果是香烟与生活的契合度非常高,无论是吃饭、看电视、躺床上、上厕所的同时都喜欢夹着一支烟——很多不吸烟的人会觉得奇怪,厕所里的味道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竟然有人会想把它吸进去?其实在这个场景中我们把香烟换成手机就好理解了——有高达75%的人会在上厕所时把手机摸出来玩(当然不是用来帮助排便),否则就会觉得不自在。同理,香烟出现的其他场合(如饭局等)全部换成手机也绝没有违和感。

把香烟的心理依赖具象化的另一个有趣理论是香烟的“口欲期残迹”假说——人类小时候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后便用吮吸香烟来替代。孩子吵闹,扔给他一个安抚奶嘴;成人不安,就给他点上一支香烟。基于此,心理学家还真就用奶嘴来帮助戒烟。比如美国歌手贾斯汀·比伯就曾因为含着奶嘴戒烟而上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