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借帕夫雷什中学反思家校关系中的问题

借帕夫雷什中学反思家校关系中的问题

【摘要】:帕夫雷什中学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努力是卓越的,启发也是巨大的。而在今天,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帕夫雷什中学的家校合作实践,仍然可以促进我们对一些现象及问题的反思。目前,家校之间流行的是两种关系。传统公立学校,家长是“配合者”。在苏霍姆林斯基这里,家校关系很明确:学校领导家庭,老师引领家长。

帕夫雷什中学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努力是卓越的,启发也是巨大的。而在今天,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帕夫雷什中学的家校合作实践,仍然可以促进我们对一些现象及问题的反思。

例如,家校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构建家校关系?

目前,家校之间流行的是两种关系。

传统公立学校,家长是“配合者”。所谓“配合者”,其实就是家长对学校教育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地听老师的命令。配合的内容,以前主要是缴费,学生不听话而老师又无能为力时“协助教育”(即所谓“请家长”)。应试时代,“配合者”需要配合的内容越来越繁杂,功课要辅导,作业要签字,家长成了“家庭老师”。不但如此,家长还要让老师满意,不满意就收拾家长。

私立的兴起,教育的市场化,包括淘汰机制引入学校后,部分学校出现了一种新型关系,即家长是“上帝”(或“让家长满意”)。

“家长是上帝”,“让家长满意”的问题在哪里?

这是将教育的服务属性和市场属性绝对化,而将教育的公共属性和价值属性无限降低的结果。这样的学校往往也讲公共利益,也讲人文价值,但往往使之从属于市场交换,甚至成为装潢点缀。(www.chuimin.cn)

为什么不能由家长来主宰教育方向?

第一,家长的屁股,决定了家长的脑袋。家长会考虑的是,施加怎样的影响,我的孩子才会最大限度地获益?(无论这影响是否真正能达到目的,至少他是这么考虑问题的)而对老师来说,要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孩子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所有孩子的利益最大化——而甚至所有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也只是老师考虑教育方向的一个维度而已。

第二,家长的水平,决定了家长的眼界。家长爱孩子,但家长的想法不一定对孩子是最有利的,有时候可能因为愚蠢恰恰是有害的(例如有的家长禁止自己孩子读课外书)。家长通常更不可能对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有深邃的思考。

在苏霍姆林斯基这里,家校关系很明确:学校领导家庭,老师引领家长。

学校如何领导家庭?老师如何引领家长?

学校借以领导家庭的,老师借以引领家长的,不是学校意志或老师意志,而是高出学校或老师的主流价值观。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这个主流价值观,就是共产主义价值系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目标是“让儿童在进入生活时成为具有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的人,成为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成为心肠炽热、聪颖、善于以伟大的公民生活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