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孟子学案》探讨统一主义对政治哲学的重要影响

《孟子学案》探讨统一主义对政治哲学的重要影响

【摘要】:孟子政治哲学上尚有一重要问题,即统一主义,因统一后方能保民,方能施行仁政。统一则不免征伐,征伐则不免扰民,而孟子欲免除此祸患,故毅然立一完善之目标,即“不嗜杀人”一语。至孟子之倡统一,亦因当时之国势所使然,后来秦虽能统一中国,而仍纷乱,推厥原因,皆嗜杀人,是孟子之言验矣。此孟子见天下之势,而知其必至于此,非以术数谶纬而知之也。但秦犹嗜杀人,故虽一而不能定,至汉后定也。

孟子政治哲学上尚有一重要问题,即统一主义,因统一后方能保民,方能施行仁政。此实为孟子政治哲学上一大关键也。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

国家治乱分合,若言及用兵,必须凭借武力,如汤之征葛,武之伐崇,但使用兵有道,深合时机,便可谓德。

统一则不免征伐,征伐则不免扰民,而孟子欲免除此祸患,故毅然立一完善之目标,即“不嗜杀人”一语。(www.chuimin.cn)

至孟子之倡统一,亦因当时之国势所使然,后来秦虽能统一中国,而仍纷乱,推厥原因,皆嗜杀人,是孟子之言验矣。元许谦有言曰:

一之谓统天下为一家,正如秦汉之制,非谓如三代之王天下而封建也。此孟子见天下之势,而知其必至于此,非以术数谶纬而知之也。盖自太古立为君长,则封建之法行;黄帝置大监,监于万国,夏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亦万国;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时云千八百国;至孟子时,相雄长国,只七国,下余小国,盖不足道也。自万国以至于七国,吞并之积,岂一朝一夕之故?今势既合,不可复分,终又并而为一,举天下郡县之而后已。至于秦汉,孟子之言即验。但秦犹嗜杀人,故虽一而不能定,至汉后定也。(《读孟子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