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牌学生是这样炼成的:开启学生为王之钥

王牌学生是这样炼成的:开启学生为王之钥

【摘要】:课后辅导也一样,只辅导知识的老师很难成为让学生难忘的老师。“培育王牌学生”并不是要培养出片面的高考状元和应试机器,而是对学生整体生命的关照。上例讲述的课后辅导表现,并不是教师对“培育王牌学生”的注重,而是教师对自己考评的看重。事实上,教师的课后辅导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能让学生受用一生、回忆一生。

课堂教学的最大弱点就是无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教学,而且一堂再精彩的课也可能有学得不够好的学生。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曾经说过:“只会教知识的老师绝对不是让学生难忘的老师。”课后辅导也一样,只辅导知识的老师很难成为让学生难忘的老师。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才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课后辅导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思想品德的点化。“培育王牌学生”并不是要培养出片面的高考状元和应试机器,而是对学生整体生命的关照。因此,课后辅导并不能简化成作业辅导,更多的是在学生的现有条件下进行一对一的点拨。

目前,有人提出了疑问:“新课程改革后,还需不需要课后辅导?”其实,这个问题来源于对课后辅导的窄化理解,认为课后辅导就是辅导上课时没学好的内容,对此进行重新讲解。有这种理解的人,一方面是受高考和教育管理的压力不得不向分数要质量,一方面是受自己陈旧的教育观的影响。实际上,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对知识的学习(直白说就是考试成绩)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实中,有的老师做出了一些有违师德的行为,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然后在自己家里开设有偿课后辅导活动。这既是师德的沦丧,也是对学生极度不负责的表现。如果都像这样,要培育王牌学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典型案例】3-10

今年,某市在教育岗位上开始实行教师职称聘任制,改变了以往“一切为了职称,职称上去了,就可以歇歇了”的传统观念。定期进行聘任,不合格的,就落聘,工资就降一档。这样一来,对于老师来说,考评就成了他们的命根。也就是说,成绩成了他们的命根。先前,老师们抓紧时间搞职称,早早评上,早早了事。现在可不行了,即使职称上去了,仍然不可懈怠,于是导致了课后辅导的加剧。以前,只是课间操、课外活动时间辅导一下。现如今,哪怕是课间十分钟都不放过,学生一下课都往办公室跑。本来属于休息的时间,结果都被老师占用了。学生休息不好,上课就学不好,精力就不够。长此以往,学生上课的学习劲头没有了。因为他们知道,反正课后我得去找老师,到时再说。原本提倡的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却变成了向课外休息时间要质量了。老师们应该想想,如果上课质量保证了,哪还用得着这么大范围的辅导,既累了学生,也累了自己啊!再说,课后休息时间全部给挤占了,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又影响了学生休息,成绩最终还是上不去,何苦呢?值得吗?

课后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后辅导的作用绝对不能取代课堂教学的作用,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没必要留在课后进行。教育界一再呼吁学生的负担过重,就是因为课堂教学做得不够好,把压力留在了课后。上例讲述的课后辅导表现,并不是教师对“培育王牌学生”的注重,而是教师对自己考评的看重。

很多名家写回忆自己老师的故事,他们讲述多的往往并不是对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风流倜傥、游刃有余,更多的是课后交往中教师的某一行动对其一生的影响。事实上,教师的课后辅导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能让学生受用一生、回忆一生。比如,老师通过课后辅导,让一个对数学惧怕的学生逐渐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喜欢上数学;比如,语文老师在一次课后,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推荐和探讨文学作品;比如,老师主动和很少受老师关注的学生谈心,给他以鼓励……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影响和难忘的印象。(www.chuimin.cn)

【建议】

课后辅导实际上是师生的单独交往。在很多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情谊就是在课后辅导中建立起来的,因为一次单独的辅导对学生内心的冲击力是极其巨大的,每一个年幼的学生都期待着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审视名家的课后辅导,我们可以受到很多启发:

1.老师课后对学生的提问,忌简单作答,重在点拨思路。学生们常常会问:“这道题怎么解?”这时,教师不宜直接给出答案,更不能越俎代庖。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让学生当主角,以便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知识点的问题,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或是学习习惯的问题,还是学习基础的问题……实际上,一道题的解答意义并不大,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和监控才是至关重要的。

2.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给学生关爱。很多偏科的学生某一科成绩不好,往往是因为不喜欢那一学科的老师造成的。所以,我们在课后辅导中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让学生了解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他的关心,以消解他们对老师的误解,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目前,教师工作繁重,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变少,特别是带几个班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往往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通过课后辅导进行接触和了解,就能在以后的课堂上给这些学生适当的关注。

3.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培优补差”是教师绕不开的一个课题,可“培优补差”并不是仅仅通过讲解题目、讲授知识点就能做到的。更多的是消解“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习得性失助心理和“优秀生”的骄傲心理,帮助他们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时候谈一次话比讲几道题的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