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培养主动趣味王牌学生:学生为王的钥匙

培养主动趣味王牌学生:学生为王的钥匙

【摘要】: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愉快,学生兴趣盎然,表现出了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的时间要与教学目的及学生完成任务的可能相一致,视学生的需要调节自主学习的时间分配。自主学习的任务必须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相适宜,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兴趣与需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活动提供条件和方便。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批判传统课堂的弊端: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只会陷入重负、低效的困境之中。究其根源我们发现,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的潜能没有得到尽可能的开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试图通过“学生为王”探寻一条出路,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在主动、科学、合作、探究式的愉快学习中发展成长。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师生相互依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主动性。“学生为王”的课堂试图打造培育学生发展性的课堂空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愉快发展、学生的持续发展。

【典型案例】3-1

调动学生主动性增强课堂趣味性

有一位老师在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时,首先就摆出她收集的一些商品,如洗发精、矿泉水、醋、夹心面包等,要求学生鉴别这些商品是否存在问题。学生马上就在下面议论开了,许多同学主动要求到讲台前来进行鉴别,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继而,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被摆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再结合生活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愉快,学生兴趣盎然,表现出了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是怎样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呢?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巧妙地将本课的知识置于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生活问题的探索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必须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我们无法想象,学生会对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产生探究的欲望。

“15克盐,要吃下去,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把这15克盐放入可口的汤中,却会不知不觉就喝完了。”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这盐就是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而汤则是学生的生活。我们要善于选取学生生活的普遍性(人人有经历)、典型性(与知识有着最密切的关系)的生活片段,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这些生活片段勾连、交融起来,使课堂学习变成学生的生活实践。

除了这种生活化或情景化的知识教学外,还可以用游戏或者竞赛的形式来设计课堂,还可以将课堂设计为一场竞赛、一次表演、一场游戏等。学生怎么可能不心驰神往?怎么能不乐在其中?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评价的支持。但说到眼下的评价,我们心中不免忧虑。我们的教师在评价时总是不自觉地向着法官的角色靠拢。学生表现好了,教师当然会鼓励、表扬。但是,如果学生表现不好呢?(www.chuimin.cn)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卓越建设者或领导者,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并指导学生学习呢?在课堂评价方面,我们要有拨开“错误的迷雾”、绽放“正确的闪光”的艺术,善于从学生的错误背后,挖掘积极向上的因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堪称积极评价的典范。要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就请用积极的评价为他们创造愉快、亲切、美好的心境吧。

【建议】

1.把握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和行为。课堂的学习时间富有统一性与自主性,学习空间富有开放性与情境性,学习行为富有多向性与调控性。为此,我们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时,应把握四个基本原则:一是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二是遵循尊重主体的原则;三是遵循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原则;四是遵循重点关注学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科学地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原则。

2.注重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实施策略。首先,把握起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其起点是因人、因班而异的。具体来说,它需要三方面的落实。一是摸清起点:它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把握创设空间的起点。二是寻找差异: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掌握不同学生的需求水平。三是协调资源:它要求教师能依据把握的起点与需求水平,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学具、媒体、创设空间的序列及行为方式等。其次,同步开发。自主学习的时间要与教学目的及学生完成任务的可能相一致,视学生的需要调节自主学习的时间分配。自主学习的任务必须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相适宜,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再次,调控过程。自主学习空间是由相关的教学时间、教学情境和行为方式来凸显的,它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与实践过程。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兴趣与需要。最后,尊重隐蔽权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要求教师的权威不应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上,而应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教师要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参与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智力、情感、行为等因素积极参与,使自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资源,为学生所利用并为学生服务。

3.通晓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操作要点及其要求。一是创设教学环境。为调动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创设一个对学生富有激励性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活动提供条件和方便。于是,学生的桌椅被打破了常规固定设置,而是根据教学任务或活动需要,予以灵活多变的排列组合,没有固定的讲台,整个教室都属于学生。教室的墙面布置遵循“童化——动化——自主化”的要求,改变单纯地以校训、格言、光荣榜等内容的配置,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主、自动调节的需要。二是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是依据新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既注重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也充分考虑其自主发展的可能,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渐进性和差异性,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和达标的可能自主地选择目标。三是优化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较为直观,易于把握。外显的操作行为是可观、可测的,它与教学空间的拓展及其质量水平之间直接相关。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相比,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决定的作用。

在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上,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还要掌握好提问时机,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旧知识向新知识发展的转折点上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活动的创设与引导上,得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为原则,在强调实践活动过程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活动的创设与指导,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的组织实施活动方案来实现。教师创设活动方案应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差异。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个性各异的学生,由此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发展的速度、需要及其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在练习的指导与评价上,对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练习指导,不同的对象要施以不同的评价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