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群岛探津: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中的港航元素

群岛探津: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中的港航元素

【摘要】:椗次村,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岑港镇烟墩社区,被称为“古风村庄,海边田园”,处于古代港口岑港之侧,曾经也是舟山岛西侧古航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关于“椗次”的地名由来,一些文史学者认为:椗次这个地名自古有之,也有写成“碇次”“碇齿”“钉齿”等。这个说法没有考虑古代舟山志书上对碇齿的确切记载,没有考虑“碇齿”作为一个固有名词的整体含义,同时把近代才出现的“椗次”误作为古代地名写法,不甚合理。

椗次村,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岑港镇烟墩社区,被称为“古风村庄,海边田园”,处于古代港口岑港之侧,曾经也是舟山岛西侧古航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关于“椗次”的地名由来,一些文史学者认为:椗次这个地名自古有之,也有写成“碇次”“碇齿”“钉齿”等。又说,这个“次”有停泊、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或途中暂时停留住宿的意思。

2007年出版的《舟山渔业史话》也认为,古时行军,在一个地方停留三宿以上的称“次”。《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1]史载汉代征战百越的楼船大军多次路经古“海中洲”,在这一带锚泊停留。“故岑港、烟墩近旁的椗次(古称碇次),即为官军水师战船下碇泊停补给之地。”[2]

还有一些观点把“次”字地名普及化,认为岑港街道的“涨次”地名,意为涨潮可供停泊。涨次对岸今称富翅的小岛,应为“孤次”,言其孤舟旅次,不胜荒凉之意。(www.chuimin.cn)

这些说法,都认为“椗”就是古代的“碇”,这是对的。但是着眼于“次”,把“椗次”理解成船舶停留的意思,则稍显狭隘,值得商榷。这个说法没有考虑古代舟山志书上对碇齿的确切记载,没有考虑“碇齿”作为一个固有名词的整体含义,同时把近代才出现的“椗次”误作为古代地名写法,不甚合理。这个“次”字,实际上是“齿”的误写。

从地名的演变看,是先有碇齿,后改写为“椗次”。《舟山市定海区地名志》关于“椗次村”的地名由来,是这样说的:“舟山岛形似舟,船头朝西,喻为船首,近海边有山似泊船系缆之石墩,故称碇齿,后易写成椗次。遥与舟山东部舵岙相对应。”[3]椗次,在舟山解放初为大狮乡第九村,1956年建黎明合作社,1958年称椗次大队,1984年改为村建制。

《舟山市定海区地名志》的说法,只是没有准确解释“碇齿”的确切含义,但其对“碇齿”与“椗次”名称关系的叙述则是正确的,即:“旧称碇齿,后易写成椗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