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及选择重点客源的考虑因素

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及选择重点客源的考虑因素

【摘要】:上述情况反映出,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构成,呈现出明显的近程化趋势。在选择重点国际客源市场方面,有关地区和国家目前来访的游客数量固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并非是选择重点客源市场的唯一依据。

在中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客源中,由于港澳台游客的来源地域已经十分明确,因此在了解入境旅游客源方面,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的来源地域。表8-8中为近年来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的来源地域分布状况。

表8-8 2001~2010年外国人入境游客来源的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整理。

表8-8中的统计数字表明,按近年来世界各地区的来华旅游人次进行排列,中国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市场依次为:

● 亚洲市场;

● 欧洲市场;

● 美洲市场;

● 大洋洲市场;

● 非洲市场。

其中,就来华旅游的规模而言,同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相比,欧洲市场的排序已由过去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出现这种变化的基本原因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洲旅游者的来华人数有了较快的增长。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传统的西欧来华旅游市场中,英、德、法来华旅游的年客流量皆已超过10万人次;进入新千年后继续逐年增加;目前这三个欧洲国家来华旅游的年客流量更是皆已超过50万人次。同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相比,外国人来华旅游市场中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社会变化,俄罗斯也从过去的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且日渐重要的来华旅游客源市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旅游客源国的构成及其排序情况基本上已趋稳定。这一点可在表8-9中得到反映。(www.chuimin.cn)

表8-9 中国旅游业10大国际客源国的构成和排序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整理。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位居前10位的客源国构成一直维持不变,其中亚洲国家有4个(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大洋洲国家1个(澳大利亚),欧洲国家3个(英国、德国、法国),美洲国家2个(美国、加拿大)。换言之,在这10大国际客源国中,近距离的周边国家和远距离的欧美国家各占一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国际客源国构成及其排序情况陆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反映在:

● 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和蒙古这4个周边国家的来华旅游人数迅速增加,并使得这些国家进入了我国旅游业10大国际客源国的行列。

● 日本和美国虽然维持了其作为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国的地位,但在整个国际来华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开始时有下降。特别是美国,在10大国际客源国中的排序由20世纪80年代中的第二位,降至目前的第四位。

● 欧洲来华旅游的规模虽然一直在不断增长,但增速相对缓慢,从而在外国人来华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呈下降趋势。其中的英、德、法这三个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位居我国旅游业的10大国际客源国之列,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其地位的逐渐下降,目前皆已被淘汰出10大客源国之列。

以2010年的情况为例。在国际来华旅游市场中,位居前10位的客源国依次为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蒙古和加拿大。在这l0大国际旅游客源国中,有7个是在亚洲,1个在欧洲(实为横跨欧亚的俄罗斯),2个在美洲。也就是说,在中国旅游业目前的10大国际客源国构成中,近距离的周边国家由过去的5个增加到了8个,远距离的客源国则由过去的5个缩减为2个北美国家。

上述情况反映出,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构成,呈现出明显的近程化趋势。这意味着,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今后将会更加集中于亚洲。这一趋势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市场已经趋于成熟,因为这一趋势的出现符合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构成的普遍规律。

然而,在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意义上,上述这些地区和国家是否果真就是我国旅游业应当致力于开发的重点目标市场?如果单纯以其目前的来华旅游人次去衡量,上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确可以说是中国旅游业的重点国际客源市场。至于它们是否完全都是应予致力开发的重点目标市场,问题的答案可能并非如此简单。在选择重点国际客源市场方面,有关地区和国家目前来访的游客数量固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并非是选择重点客源市场的唯一依据。抛开重点客源市场的质量标准暂且不论,即使是侧重于客流量去考虑,目前现有的游客来访量也不应成为选择重点客源市场的唯一标准,因为有些目前似乎表现为重点的客源市场未必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有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会退化为非重点客源市场;而有些目前似乎表现为非重点的客源市场亦可能转而成为重点客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