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陆九渊仅年长杨简两岁,但后者仍向前者执定师生礼。他们师徒的这段交往,成为心学史上乃至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就根本而言,杨简的心学思想主要展现为一系列“觉悟”的历程,并以“觉”和“不起意”为本体—工夫论系统,最终贯穿和落实于他所肯认的仁学思想之中。在正式讨论杨简的以“觉”和“觉悟”为核心的心学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觉”和“觉悟”做一点简要交代。......
2023-11-20
司马光(1019—1086),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生于光州光山县(今属河南),原籍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属山西),世称“涑水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于元丰八年(1085)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在数月间罢黜王安石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卒于京师,受哲宗追赠为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作为北宋“六先生”之一,司马光的著述颇多,据苏轼记载有:
《文集》八十卷,《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四卷,《考异》三十卷,《历年图》七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翰林词草》三卷,《注古文孝经》一卷,《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注老子道德论》二卷,《集注太元经》八卷,《大学中庸义》一卷,《集注扬子》十三卷,《文中子传》一卷,《河外谘目》三卷,《书仪》八卷,《家范》四卷,《续诗话》一卷,《游山行记》十二卷,《医问》七篇。(1) (www.chuimin.cn)
此外,还有《类篇》45卷、《涑水纪闻》17卷、《司马温公切韵》2卷,以及《潜虚》一卷等。在这七百余卷著作中,除《大学中庸义》佚失,其余俱存于世,构成了司马光广博幽窅的学术体系,其思想涉及本体论、心性论、认识论、实践论、历史观、伦理观、政治观等诸多方面。
有关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_流式的文章
虽然陆九渊仅年长杨简两岁,但后者仍向前者执定师生礼。他们师徒的这段交往,成为心学史上乃至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就根本而言,杨简的心学思想主要展现为一系列“觉悟”的历程,并以“觉”和“不起意”为本体—工夫论系统,最终贯穿和落实于他所肯认的仁学思想之中。在正式讨论杨简的以“觉”和“觉悟”为核心的心学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觉”和“觉悟”做一点简要交代。......
2023-11-20
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道学的兴起,当是隋唐哲学发展的继续。肯定庆历新政及其前后盛行的书院教育对于北宋道学兴起的重要影响,并非始于全祖望。一般而言,学术界大都以孙复、胡瑗、石介三人为北宋道学先驱,肯定孙复、胡瑗、石介对于道学兴起的重要贡献。据《朱子语类》记载,朱熹与人论及北宋道学时认为,道学的成型“亦有......
2023-11-20
因为,在北宋道学代表人物中,是周敦颐通过其《太极图说》率先建构了完整的宇宙生成理论。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由“无极”这个动静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体产生出“太极”;“太极”由于自身的“动”“静”而区划出“阴阳”,这是宇宙演化的第一个阶段。从而使儒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了自己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周敦颐宇宙生成论在......
2023-11-20
司马光是具有明显史家自觉的史学家。司马光自认为在经、史上有其长处,在文辞上有所不及;而在经、史之间,更为专擅的领域则是史学。毋宁说,司马光还是颇以自身的史学长才自负的。这清楚表明,司马光以求道为最高治学目的,以儒家为正统学术,具有强烈的儒家认同。司马光强调史学为儒学一门,等于说是重申传统观点,再度连接史学与儒家之道的关系。因而,求治必然是司马光史学实践的价值目标之一。......
2023-11-20
姚枢恐其轻生,故留赵复于帐中,并与之共寝。赵复北上燕京之后,杨惟中与姚枢商议、筹建太极书院。首先,赵复的王道理想重视“心学” 之传。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复看到了“王道”理想与个人境遇存在着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王道”理想须以“诚”与“学”为根基。......
2023-11-20
从周敦颐父亲为官的情况来看,周敦颐实出身于一个下层官僚家庭。周敦颐母亲郑氏的家庭境况优于周家。周敦颐为官为人们所称道者首为其遇事果决,办事干练。其后,周敦颐调任多方地方官吏,始终自觉保持这种果决的工作作风。周敦颐为官正直,力求公正执法,这也是其受人称道的重要原因。周敦颐存世的学术著述,主要是《太极图说》与《通书》。有关周敦颐著述的记述较早见于潘兴嗣的《周敦颐墓志铭》。......
2023-11-20
胡寅自少即闻过庭之训,广泛诵习儒家经典,深受儒学的熏陶,尤其是年轻时通过胡安国而得以研习二程理学和春秋学,这对他的学问致思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胡寅辟异端的根本立场及其为学与为治的基本主张也散见于他的文集——《斐然集》之中。胡寅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始终一贯而又十分灵活地运用了儒家的中道观念。......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