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概念与特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概念与特征

【摘要】:民间美术是由社会普通劳动大众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以美术的形式自然形成的、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标志的一种本原文化。虽然它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但这并不是创作的初衷,其最初的目的是生存的需要,审美只不过是人类在劳动中的情感意识的自然反映,这就是民间美术起源的本性特征。民间美术是原始艺术的延续,体现了实用和审美共存的统一,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民间美术是由社会普通劳动大众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以美术的形式自然形成的、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标志的一种本原文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人类文化艺术最基本的形态,并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中产生、流转和发展,是世界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万川之源,并具有母体符号的性质特征。

人类最初的活动都是从造物开始,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实用性这一根本,所谓的审美功能是对实用性的一种本能的原始体现。如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彩陶器皿的生产,就是根据人们取水、存食、食用的需求进行的一种实用性的创造。虽然它的形式具有审美意义,但这并不是创作的初衷,其最初的目的是生存的需要,审美只不过是人类在劳动中的情感意识的自然反映,这就是民间美术起源的本性特征。

民间美术是原始艺术的延续,体现了实用和审美共存的统一,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它始终根植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祭祀活动等。作为一种媒介和工具,民间美术既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自然反映,又是艺术和文化载体,强烈地体现了特有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原始、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集中体现。它的创作和流传往往是以集体传承的方式进行的,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就地取材。另外,还与宗教和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艺术创作上,民间美术涉猎广泛,情趣盎然,注重自然,朴实无华。这种艺术形式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既世代相传,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有民族乡土特色的艺术形式。(www.chuimin.cn)

数千年来,民间美术在其基础上已经发展演变出各种门类,成为民族文化之源泉,为其他艺术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养分和启迪。它既是美术之源,又是美术之流,也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本体和创作的基础,因为根植于民间的东西,才有具有生生不息的旺盛活力,它是民族精神成长的深厚沃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间性构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间美术各自独特的奇异景观,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才有了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