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色建筑

中国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色建筑

【摘要】:岭南客家民居是流行在闽、粤、赣南、桂东等岭南区称为“客家”人群中的一种大型民居。土楼内除外环为四层外,其余三环皆为一层,外环的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为卧室,每一间房上下四层分给一家人住,所以在这里不分正房和厢房,没有前院与后院,每一家住房面积相等,在住房上分不出族人地位的高低,他们都朝向中心的祖堂,是共同的祖先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岭南客家民居是流行在闽、粤、赣南、桂东等岭南区称为“客家”人群中的一种大型民居。

在中国古代农村农民多聚族而居,同一个家族的农民多围绕着自己的祠堂建造住宅,彼此可以相互依靠,患难与共,这样的住宅联成团块,逐步扩大而成为村落。在中国福建地区,古时战乱频繁,匪盗迭起,社会不得安宁,乡村之间也往往由于宗族不和时有殴斗发生,所以聚族而居以求安全的要求更加强烈,于是一种把分散的住屋聚合在一起的大型住屋应时而生。在福建南部的龙岩、漳州一带,这里具有林木、山石和泥土的自然资源,在当地工匠的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大型的住宅。他们把几十户住房连在一起,组成方形或圆形的大院,他们为了能够抵御外来的侵袭,用黄土筑造厚实的外墙,因此被称为“土楼”。土楼或方或圆,四周住宅围着中央的庭院,所以也属于合院式住宅的一种。(www.chuimin.cn)

福建龙岩市永定县农村有一座承启楼,它规模大,具有土楼典型的形态。承启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经3年完工。圆楼直径62.6米,里外共分四环,最里面一环为祖堂,是祭祖的地方,第二环有房20间,第三环有房34间,最外环有房60间,并有楼梯间4间,朝南一座大门正对中心祖堂,东西各有一座旁门。土楼内除外环为四层外,其余三环皆为一层,外环的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为卧室,每一间房上下四层分给一家人住,所以在这里不分正房和厢房,没有前院与后院,每一家住房面积相等,在住房上分不出族人地位的高低,他们都朝向中心的祖堂,是共同的祖先把他们凝聚在一起。承启楼建成以后,有80多户住进楼内,共400余人生活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