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承制单位必须是公安机关指定的专业机构,非指定单位刻制的印章无法进行备案,亦得不到公安机关认可,当属“假章”。根据《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被告人崔某某未经授权,擅自刻制公司印章3枚,其行为已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三是印章使用后未及时归还而随意放置。......
2023-08-02
我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不少人认为印章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早在商代就使用印,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普遍使用。印章自出现以来,一直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和凭信的实物。随着篆刻艺术的不断发展,印章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印章的种类,也由原来的职官印、姓名印等发展到与文学、书法和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数个种类。篆刻艺术脱胎于古代玺印,古代玺印又是后世篆刻家学习、取法的主要对象。
(一)玺印
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其功用与器物的制作及铭记有关,“印”字古释表示为“信用”的意思。秦代以前的印章统称玺,俗称古玺。秦始皇建国,限皇帝印用“玺”字,臣民的印只能用“印”字。汉承秦制,一般官印、私印均用“印”字,而将军印则用“章”字,俗称“将军章”。有时由于军情紧急,仓促封赐,草草凿成章,后人称为“急就章”。唐代武则天即位,嫌“玺”字音与“死”字相近,很不吉利,帝王印就改用“宝”字。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较细,均出于铸造(图二十六)。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图二十七),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
“日庚都萃车马”印(图二十八)是战国时期燕国最负盛名的烙马印,现藏于日本藤本有邻馆。原印达6.9厘米见方,为朱文铸造的烙马巨玺,其大开大合,顾盼对比强烈,揖让之间自然错落,灵动多姿,具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印人所称道。“日庚都萃车马”印在有意和无意当中铸就了战国时期玺印的辉煌阶段,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极大地丰富了印章的发展。
图二十六
图二十七
图二十八
(二)秦印
秦印泛指战国末到西汉初期的印章,使用的文字为秦篆(小篆)。此时的印章均为白文凿印,印文特点为方中偶圆,得自然风神。四字方印多加田字格(图二十九),长方形印多为日字格(图三十)。这些特征都是秦印与战国古玺和汉印的不同之处,亦是区别战国印和汉印的重要标志。
图二十九
图三十
(三)汉印
汉代的印章,其繁荣可说是达到了兴盛的顶峰。汉印在印文结体上力求美化,在章法处理上力求完整。由于其印文结体的改变,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对明清文人印及流派印的产生,有着不可低估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图三十一
汉印垂范后世的典范意义,一是汉印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意义,二是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化。所以,从临摹汉印入手而后博涉各家各派,是学习篆刻艺术的最佳途径。汉印主要有如下四类。
一是汉官印,泛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分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多用铸印(图三十一),军中在急需时的“急就章”(图三十二)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则采用凿制。印文以白文居多,书体是由小篆演变而来的“缪篆”。这是一种从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文字,结体方中寓圆,按六书稍做增减,改小篆之形式,不改小篆之笔法;近隶书体势,不用隶书之磔法,一变秦印之柔媚为苍劲有力。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但亦不乏粗放雄伟、瘦劲峻峭、奇崛苍茂一路风格的。正是它的多姿多彩,使印章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二是汉私印,即汉代的私人用印。姓名印在汉私印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由于使用磨损较大,自然形成了古拙雄浑之感。姓名印多为白文(图三十三),朱文(图三十四)较少,有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图三十五),也有朱白相间的(图三十六)。这种朱白文相间的形式,虽说出现于战国时期,但它的使用在汉代才真正普遍起来。一般笔画相对较少者为朱文,笔画相对较多者为白文,根据布局的疏密需要而决定。随着文物的不断出土,就目前所见,汉代人用印之普及,是后来历代所未有的。
图三十二
三是汉玉印。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画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图三十七)。
四是鸟虫印。鸟虫篆印是指以鸟虫篆书为印文的印章。源于战国,盛于两汉,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复兴于明清,大盛于今,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印章艺术形式。其与众不同的华丽面貌和金石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印学爱好者。鸟虫篆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扭曲回旋特征的简化型(抽象型)(图三十三八),一种是鸟首高昂如生的典型鸟虫书(具象形)(图三十九)。
图三十三
图三十四
图三十五
图三十六
图三十七
图三十八
图三十九
(四)隋唐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印章不再钤于封泥而转为纸帛,封泥时代结束,朱文逐渐替代白文。隋唐官印的印文仍以标准小篆为宗,篆法圆劲朴茂,结体行刀自然流畅,体势较为自由,显得拙朴生动(图四十、四十一)。它既不像汉魏时代那样方正取势、印画布满、转折角度非常分明,也不像宋元以后官印那样过于追求“九叠文”形式,而是较少模式化,印的边栏也与印文基本相同,整体上谐调统一,气势浑然,有一定的艺术价值。(www.chuimin.cn)
图四十
图四十一
(五)宋元圆朱文印
圆朱文印作为一种独立的风格样式,在整个印学史中有特殊的地位,是文人印产生至今的主流之一,与古玺、汉印、明清流派印构成印学四大板块。宋末元初的赵孟提倡典雅印风(图四十二),对圆朱文印开拓之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由文人篆写,印工镌刻的圆朱文印与诗文书画合为一体。
图四十二
(六)明清官印
明清官印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以填满印面。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图四十三、四十四),同刻于一印之中。
图四十三
图四十四
(七)清篆刻艺术
清代碑学的兴盛,不仅带动了隶书的发展,从清代中期开始,篆书也因此得到全面发展。尤其是清代中、晚期的书家,善书精刻者不乏其人。丁敬、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都是治印大家。
丁敬在篆刻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因为他在整个篆刻艺术发展史上起着振弊起衰的作用。在用刀上继承了明代朱简短刀碎切的运刀方法,创造了浙派以切刀为基本刀法(图四十五),行刀缓缓渐进,增加了笔意和气韵,富有金石感,奠定了浙派篆刻艺术的基础。丁敬篆刻艺术的崛起,给清代中期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以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
邓石如的篆刻艺术在明清印坛地位显赫,后世印人推崇备至,对清代中后期的印坛影响至深,故后世印人称之为“邓派”,又称“皖派”。他在印章布局上强调章法的对比效果,提出了“计白当黑”“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漏风”的独到见解。作品爽利洒脱,苍劲浑厚,凝重流畅,刚柔相济,方圆并举(图四十六)。
图四十五
图四十六
吴让之潜心师法邓石如,将邓石如“印从书出”之理,在篆刻艺术上充分发挥。印文突出书法意趣,拓展出新的意蕴和境界。他把刚劲飘逸的独特书风融入印文,其印面目自然独具,将篆书古朴圆劲、生动自然的变化姿态运用到篆刻创作实践中。吴让之篆刻章法采用稳健的小篆入印,在平稳中求新奇,以表现篆刻整体结构美为原则,故白文印章法布局较平稳端庄,沉着劲健,渊雅凝练,气势豪迈(图四十七)。朱文印委婉细腻,圆转流美,分朱布白虚实分明。
图四十七
图四十八
赵之谦的篆刻,一方面努力融合浙、皖两家而开新的风貌,另一方面,他又堪称是“印外求印”的典范与集大成者。可以说,赵之谦的篆刻创作模式以及他“求古于拙,拙而不野”的篆刻,打破了先前浙、皖两派平分印坛的局面,使近现代篆刻走上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全新道路。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赵之谦治印,朱白皆精,无论印章大小,其篆法、章法姿态纷繁,形式多样(图四十八)。
图四十九
吴昌硕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其书法、绘画、篆刻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近现代的书画、篆刻创作发展影响巨大。他师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名家,受到邓石如等清代名家“印从书出”创作观念的启发。吴昌硕对《石鼓文》临习用功最多,他的《石鼓文》成就最高,《石鼓文》对他的篆刻影响也最大。他不袭陈规,变化万端,气韵磅礴,生趣横出,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印文线条以浙派苍莽滞涩为基础,突出笔意,刀法自如,冲切披削兼使。用钝刀硬入,所表现的是古朴、豪迈、浑厚、苍劲,形成遒丽端静的艺术气质及浑朴高古的独特艺术风格(图四十九)。他的印风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陈师曾、齐白石等人。
(八)封泥
封泥又叫作泥封,可以说是秦汉印章在泥上的“印蜕”实物,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在古代没有纸张之前,缄封实物和简牍时挖方槽,使捆绑的绳子在槽内系结,后以特制的软泥填在槽内绳结上,用玺印钤之,待软泥干燥硬化,即成为封泥(如图五十)。隋唐以后,纸张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五十
封泥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学术价值,更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年代久远,自然剥蚀脱落致使封泥的边缘残缺破损。这种宽厚的边栏,粘连断续,极富变化,给人以古拙质朴、自然率真的美感。其美妙在于实中见虚、虚中见灵、自然天成。吴昌硕印作中,那种高古雄浑、大气磅礴的风貌,无不留有封泥的气质和古韵。
(九)边款
所谓边款,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古代印章上多无边款,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印章质地都是铜、玉,过于坚硬,不易凿刻的缘故。再说那时的印章都是专业工人制作的,也没有必要刻边款。边款的盛行,与人们广泛使用石料制印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在印章艺术光耀文坛的明清两代,边款已成为印章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方印章中,边款和印面的关系,如同字画中的题款一样不可缺少。没有边款的印章,就好像一幅字或一幅画上没有作者落款一样,不能算作一件完整的作品。
边款在形式上有阳款与阴款之分,在用刀上有单刀、双切之别。边款的字体有楷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字法稚拙,颇见天然之趣(如图五十一)。
图五十一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经典,有时很难逾越。
有关海津讲坛荟萃(第四辑)的文章
印章承制单位必须是公安机关指定的专业机构,非指定单位刻制的印章无法进行备案,亦得不到公安机关认可,当属“假章”。根据《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被告人崔某某未经授权,擅自刻制公司印章3枚,其行为已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三是印章使用后未及时归还而随意放置。......
2023-08-02
每个时代的陶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代表。回到汉代陶塑文化,那些自由奔放又潇洒的汉代狩猎图,并不是接受外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前文也曾说过,与四川的汉阙石壁浮雕有类似之处的,便是汉代陶塑器皿肩部的饰带。公元2、3世纪后,汉代陶塑的风格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外部装饰发展为彩色,就是所谓的彩绘陶器。汉代及六朝陶俑的风格,一向以简朴的风格示人。除陶制小塑像外,多位收藏家和多家博物馆也藏有汉代制铜质小塑像。......
2023-07-03
试想,当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喜好达到一致时,社会将是一个毫无生机的社会,将会失去丰富多彩和广纳包容的特点,每个个体也失去了不同于别人的独特性,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都将受到怀疑。(二)充分挖掘学生审美个性的潜能人是具有个性潜能的动物。这样一种整体反应方式的训练正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格的基础训练,有助于提高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能力,促进学生审美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2023-07-23
二是出现在印章上,一般是由几个符号合成。第一类的表现形式较自由,其大小长短、组合符号的数量皆较灵活,内容以动物鸟虫及人头、手心等图案为多;无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其符号内容相似的较多,故一般认为这些符号与铜器生产作坊的徽号、族徽及祥瑞、避邪有关。这两种说法皆难以解释一墓出土多种不同符号这一现象。......
2023-09-30
学生课前的准备帮助其建立了明确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我动手的习惯,从而达到能力和知识的共同进步。这种交往互动,使得师生间彼此分享各自对于美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价值观,达成共识、共进和共享。其实,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想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先要具备最基本的审美知识。......
2023-07-23
优秀的儿童诗歌在形象、意蕴、结构、语言等多方面都体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成为儿童理想的阅读、鉴赏对象。与儿歌一样,诵读也是儿童诗鉴赏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都可以是儿童诗的形象。儿童经常吟诵此类诗,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比喻、夸张、拟人、排比、摹声、疑问等手法是儿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2023-10-20
从这番分析就可看出美感并非什么特别的情感;事实上,我们所感到的任一情感都会具有审美的性质,只要这情感是通过暗示引起的,而不是通过因果关系产生的。这样,在审美感的进展中,像在催眠状态里一样,有着多个不同的阶段;并且这些阶段不大跟程度上的变化相应,而更加跟性质上或状态上的差异相应。这种会引起模仿的表面标志就是艺术家所要选择的。......
2023-11-30
在美术赏析部分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美术赏析课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为了评价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具体方法如下。(一)相对评价法在美术赏析教学部分中,大多学校不太重视这部分教学,有的美术教师对于这部分可能也不太在意。而相对评价法的优点就是用这种评判方法将团体中的个体和个体之间进行比较,以刺激被评价个体之间的竞争力。......
2023-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