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乐山师范学院成功创建节水型高校

乐山师范学院成功创建节水型高校

【摘要】:乐山师范学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合同期为5年,通过项目引入社会资本300万元,学校“0”投入,签约项目为“节水效益分享型”,即:学校20%,企业80%。

1.学校基本情况

乐山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近1 000亩,地形地貌主要以山丘为主,建筑面积45.3万m2。其中: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单体建筑共37栋;学生公寓楼单体建筑共22栋;体育场馆共12个;食堂综合体共3个;教师宿舍共计25栋。地形地貌特殊加上合并的校园(舍)布局导致管网情况复杂,近年来已得到逐步优化。校园分为了6个用水单元来进行管理,全校用能人数合计20 000余人。

学校依靠市政供水管进入的一级表共15支,口径从DN200-DN25不等,其中一根DN200的管道进入学校的转供站进行二次供水(覆盖70%校区),两根DN100的管道进入不同区域的泵房进行二次加压供水,其余一级表均属于直供水。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地形地貌情况复杂,水电管网陈旧,缺乏科学系统的配置,学校供水用水管网逐年老化,整个供水管道材质过时,品质较低,安装线路和工艺不够规范,管网易破损、易老化,跑冒滴漏日益增加,用水器具设备频繁故障,时有地下管网爆管等突发情况,严重影响供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用水器具正常运转,且在人数未增加的情况下,实际用水量呈上升趋势。

2017年学校用水114万吨,2018年通过对供水系统改造后,用水量一度降至102万吨,2019年用水量又上升为117万吨。全年人均用水量在57.7吨/年,如果除去寒、暑假3个月,人均用水量在65吨/年。因技术设备及手段有限等诸多原因,学校自身很难及时准确查找跑冒滴漏点,不易及时排除故障,做不到时刻关注各用水区域压力和流量变化,虽然每天加强巡查,但埋于地下的隐藏管道有无渗漏却因技术原因长期不得而知,缺乏科学的节能技术手段和指导,节水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一句口号上,无计可施。由于2019年学校已经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几年后学校将面临搬迁,所以在老校区的保障设施和运维经费上投入也有所缩减,学校没有更多的经费进行系统的节水技术改造。然而《合同节水管理》这一新型模式的兴起,正好契合学校在节约水资源、减少资金压力、提高用水安全运行和水务服务保障的迫切需求。

2.主要举措

依托《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施的优势,乐山师范学院大力推进“节水型高校”创建。学校在没有资金压力的前提下,通过节水企业的专业优势和技术手段,对老旧供水管网、阀门系统进行改造和合理分区;对用水器具进行了更新;对全校区实施无死角的探漏、补漏;用水计量一级表由15支改为10支,共分为三级来计量,建成三维智慧节水监控平台实时对全校的用水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对一级表和二级表还实行每天人工定时抄表,结合监控平台数据及时做统计分析,发现管网流量异常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网漏损率;在维修、抢修处置上严格实行24小时全覆盖,要求15分钟内必须到场开始抢、维作业,大大提升了水务服务保障能力。

(www.chuimin.cn)

图9-23 乐山师范学院三维智慧节水管理平台(图片来源:四川省水利厅节水办)

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所有二级单位负责人组成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一系列节水用水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利用校园网开设节水宣传专栏,用校园广播和电子显示屏进行专题播放,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摆设宣传展板,在各部门、各院系办公室、公共用水取水点张贴了节水宣传贴士。同时,组织学生会绿意环保公益社团招募节水宣传志愿者,联合节水企业一道,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在校园内、社区里、中小学课堂上积极开展节水宣传,聘请了相关专家开设节能知识讲座,合作企业还出资设立奖项,在校园内开展有奖征文和节水知识竞赛等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又提高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3.主要成效

自启动“节水型高校”创建以来,《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成了“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中最核心部分的指标要求。2017至2019三年该校平均用水111.5万吨,全年人均用水量57.6吨,从2019年10月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后至2020年9月满一年,全年用水量从合同基数111.5万吨下降至64.48万吨,人均年用水量下降至32吨左右,与前三年的平均用水量相比节水率达到了42%,水计量率达到100%,节水型器具安装率98%,管网漏损率小于3%,2020年全年节水折合金额152.92万元左右。乐山师范学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合同期为5年,通过项目引入社会资本300万元,学校“0”投入,签约项目为“节水效益分享型(效益为2/8分成)”,即:学校20%,企业80%。

4.经验与特色

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必须要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撑做保障。成功地引进《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是该校在“节水型高校”创建中的一大特点。社会资本投入,节水企业的介入,完全解决了学校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学校的水务运维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节水企业托管全部抢修、维修服务,使得学校的水务保障能力和师生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总体上来看《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对“节水型高校”的创建起了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学校有了硬件上和技术上的保障,有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参与,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搞好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提高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校企双方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将节水工作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