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报纸副刊编辑:科学与人文共融

报纸副刊编辑:科学与人文共融

【摘要】:要想办出高品位的、雅俗共赏的副刊,编辑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外,还应该有两种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副刊编辑必须以人文精神关怀、帮助普通大众,为他们在平凡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处处精彩的精神家园,让大众快乐时有人分享,痛苦时有人解忧,困惑时有人解惑,疲惫时有休闲放松之所。副刊编辑除了具备人文精神外,还应具备科学精神。

要想办出高品位的、雅俗共赏的副刊,编辑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外,还应该有两种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外来语,译自英文的“humanistic spirit”。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诠释:(1)“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它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2)“人文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精神。(3)“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它是指蕴含在文学科中共同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4)人文主义反映了人类的精神要求,即关注人与信仰、人与自然、人的尊严与自由意志、个人价值与民主。(5)“人文精神”,从哲学层面来说,是指对人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对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性及存在方式的关怀,对人全方位的理解与尊重。

编辑是文化产品的选择者,时刻把握着时代脉搏,能敏锐地感应到社会、人类、自然所发生的变化,而自身的工作又会直接、间接地对社会的文化氛围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编辑要重视自身人文精神的构建,必须培养自己随时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习惯,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副刊编辑而言,人文精神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副刊基本上是以文学或文化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的变迁、人的生存发展历程、人的精神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斗争与融合等内容的,所以副刊编辑更应具有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编辑理念上,即副刊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要追求真、善、美。副刊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真诚地关注大众的命运与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努力从平凡琐屑的细节里挖掘人性中美好、光明的一面,并且辛辣地嘲讽、无情地揭露人性中贪婪、丑陋的一面。副刊的内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读者易于接受,在阅读中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又得到启迪。

在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生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许多黑色、灰色的“地带”显露出来,普通大众需要正确、耐心、及时、持续的引导才能看清陷阱、辨清是非;信息高速流动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但解读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这导致普通人精神世界中总有许多因惑,需要有专人将文化、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多领域的信息加工、解读成信息“快餐”“大餐”,以帮助大众理解、感悟世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收益普遍提高了,但情感收益、精神世界的收获却日渐贫乏,快乐感与幸福感很难保持,负面的情绪也在逐渐累积,这亟待文化工作者去疏导、解决。副刊编辑必须以人文精神关怀、帮助普通大众,为他们在平凡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处处精彩的精神家园,让大众快乐时有人分享,痛苦时有人解忧,困惑时有人解惑,疲惫时有休闲放松之所。(www.chuimin.cn)

副刊编辑除了具备人文精神外,还应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文化工作者都应当了解科学、热爱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去解读世界,而不唯心、不唯上。副刊编辑担负着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重任,更应该具备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客观性和求真性,即人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不受非科学因素的干扰,完全以物为尺度,以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法则对事物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7]如果没有科学精神,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不会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理性的、冷静的,而且容易盲目、迷信、狂热。

副刊编辑的科学精神是一种质疑的精神、实证的精神,也是一种兼容百家的精神。副刊园地相对于正刊来说,更担负着宣传科教文卫知识、提高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因此副刊编辑要处理大量涉及科学常识、科技前沿动态的来稿,而这些稿件良莠混杂,必须要依靠副刊编辑筛选。“深蓝”计算机人工智能神话、神农架野人的追踪、娃娃鱼的药用价值、气功的神奇功效、“UFO”的出没等问题都需要副刊编辑有科学的认识,以客观求真的态度对待涉及这些内容的稿件,不能因为把关不严而造成伪科学泛滥,让假科技新闻充斥版面、误导读者。编辑的知识毕竟有限,无法判断某些专业稿件的真伪,这时编辑应该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虚心向行家、专家、学者请教,辨别稿件的正误与价值,既不盲目抹杀稿件的生命力,武断否定作者的劳动,亦不将有谬误、偏见的内容放到版面上。社会转型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无法回避但又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问题,比如“婚外恋”“试婚”“同居”“离异”“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是近年来副刊版面上的常见内容。对这些社会问题,副刊编辑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对这些问题冷静分析、正确引导,而不是大肆渲染、炒作某些“卖点”,误导大众。

另外,副刊编辑要充当为读者“指南”的角色,就必须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随时留意自然与人的互动(例如人类工业文明与大气的“温室效应”、汽车尾气排放与空气污染),高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例如网络普及带给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过度美容健康的危害、房屋装修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高清晰度电视的利弊等),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的扬弃等,用科学、求实、负责的态度正确引领读者,当好读者的导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