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园安全管理:踩踏伤害事故防范与应对

校园安全管理:踩踏伤害事故防范与应对

【摘要】:河南省某中学因学生踩踏事件。2000年11月7日,河南省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下晚自习,由于天气变冷,学生们急于回宿舍,在教学楼一、二层楼梯转弯处大量拥堵,混乱中一些学生摔倒,受到众多学生的拥压践踏,致使5人死亡,11人受伤。2005年3月11日8时许,临猗县某初中突发踩踏事故,2名女生当场身亡,15名女学生被挤伤、踩伤。事故发生在一女生公寓楼。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时,最常见的伤害就是骨折、窒息。

【案例1】河南省某中学因学生踩踏事件。2000年11月7日,河南省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下晚自习,由于天气变冷,学生们急于回宿舍,在教学楼一、二层楼梯转弯处大量拥堵,混乱中一些学生摔倒,受到众多学生的拥压践踏,致使5人死亡,11人受伤。

【案例2】山西省临猗县某中学突发踩踏学生事故。2005年3月11日8时许,临猗县某初中突发踩踏事故,2名女生当场身亡,15名女学生被挤伤、踩伤。事故发生在一女生公寓楼。当天学校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月考,原定在操场上进行考试,后来因为风沙太大改在教室内进行。一些学生急着上楼,一些学生急着下楼,拥挤中有学生倒下,导致了踩踏事故的发生。

总结两个案例,分析事故主要原因:一是学校管理工作薄弱。学校在管理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管理过于成人化、军事化,要求过于整齐;有的疏于管理,工作松懈;一些学校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做得不够,如文明礼让教育;平时缺少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二是学校的值班制度不健全,一般学生日常上课、节假日、集体活动时都应有干部、教师值班、值勤,除了管理学生的纪律外,学生的安全问题也应放在重要位置。三是校园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不好。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一般都没有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许多类似事故发生时楼道里没有灯或光线太暗,有的在疏散通道上还堆放了大量杂物等。

因此,要加强学生集体活动上下楼的巡查和疏散,以确保学生不会出现拥挤踩踏事故,就需要学校从校长等领导到下面各位教师再到各位学生全方位的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1.严格履行晚自习校长带班,校长必须亲自抓,定期检查学校的楼梯、走廊、护栏设计和体育设施、教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楼道、走廊及其他通道是否安全通畅。

2.教师必须全员参与值班制度。要让每个老师意识到,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是应由所有老师来共同完成的。各类学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上下课休息要有教师在楼道内值班,放学时要适当错开时间,避免学生拥挤;要教育学生在学校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追逐。

3.学校应在楼梯拐弯处书写安全警示提示语,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上下楼梯勿拥挤”等;上下课及自习时有人值勤。

4.按时检查教室楼道照明设施,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5.教育学生不要散布恐怖信息,制造紧张空气,自己吓唬自己,酿成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6.每天检查并清除建筑物消防通道内的障碍物,保障消防疏散通道永远畅通。

7.制定大型集体活动应急预案,特别是活动中学生疏散方案的制定。

8.若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走过来时,应立即避到一边,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www.chuimin.cn)

9.如果自己已被裹挟到人群中,要和大多数人方向一致,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当心被人流推倒。

10.牢记:情况越是紧急,越要有序疏散。

11.学校不妨采取以下方法防止学生踩踏事故:

1)课间操和放学时,每个班级都走规定的楼梯间,学生不能乱窜楼梯,所有值周教师分楼层定点定位置进行安全疏导;

2)用午餐错时,避免某一时段内过多学生拥进楼梯间;

3)课间操不要求快,留充足的集合时间,集合完毕,由班主任带队从不同入口进入教室;

4)在楼梯上画出上下箭头,要求学生遵守记号分道上下楼梯。

12.已经发生了踩踏事故,应该做到:

1)如果发生了拥挤踩踏事故,应立即报警、联系外援,寻求帮助。赶快拨打报警电话110、119和急救电话120等;

2)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时,最常见的伤害就是骨折、窒息。将伤者平放在木板上或较硬垫子上,解开伤者衣领、围巾等,保持伤者呼吸道畅通;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或使用AED急救设备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