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研员专业属性及专业发展标准构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教研员专业属性及专业发展标准构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创造这一“中国奇迹”的过程中,不能低估中国教研体系的巨大作用,不能忽视教研员在其中的独特贡献。为此,厘清教研员专业属性,明确教研员专业素养,建立教研员专业发展标准,以此加强教研机构与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靳建设

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之一,教研系统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专业引领与指导作用。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一穷二白的发展起点上,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历经百年才实现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并且没有因为教育发展的中国速度忽视教育质量,而是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教育质量水平,这可以说是教育发展中的“中国奇迹”。在创造这一“中国奇迹”的过程中,不能低估中国教研体系的巨大作用,不能忽视教研员在其中的独特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培养造就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业务管理指导能力较强的十万之众的专职教研员队伍,承担着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教研体系;同时延伸到了每一所学校,构建了有效的、体系化的教研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在推进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提升和保障中小学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www.chuimin.cn)

但是,目前在国家层面对教研员职业的专业属性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位,没有专门的专业发展标准,在加强教研体系建设和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问题上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教研员?”“应该把教研员培养成什么样的专业人员?”的问题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思考和顶层设计。发展定位与目标的缺失也使得优秀的一线教师入职教研员岗位后专业成长步伐减慢,远不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状态和水平,由此,不利于教研员队伍的专业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教研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不够,保障不力,建设不足,教研的功能和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为此,厘清教研员专业属性,明确教研员专业素养,建立教研员专业发展标准,以此加强教研机构与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教研员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