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4新媒介使用的首要动机通过分析受访者使用新媒介的首要动机,我们发现打发时间动机、放松动机和社交动机占据前三位。和使用传统媒介的首要动机分布比例相比,新媒介使用的首要动机分布比例没有较大变化。与传统媒介使用一般动机前三位相比,新媒介使用一般动机的前三位没有变化,再次证实了受众的媒介使用动机受媒介形态的影响较小。......
2023-11-03
教育程度是反映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经历是形成阶级惯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也影响着个体的消费品位。教育不仅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也应该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的发展和所应该具备的消费技能的提升。[12]体现在媒介消费上,教育程度可能直接影响着人们如何使用媒介。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程度可能与居民媒介接触行为紧密相关。
本次调查样本群(N=4631)中,小学及以下样本占17.7%(N=819),初中样本占37.8%(N=1749),高中/中专/技校样本占24.4%(N=1129),大学专科样本占9.8%(N=456),大学本科样本占9.9%(N=458),研究生及以上样本占0.4%(N=20)。为更清晰地比较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为界,将样本两分为中低教育程度(专科以下学历)和高教育程度(大专、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媒介接触呈现以下特征。
图2-9 不同教育程度居民的物理媒介使用频率
高教育程度居民物理媒介综合接触率显著高于中低教育程度居民。综合考虑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个人电脑、智能手机这7种物理媒介的使用频率,高学历居民物理媒介综合接触率(1.53)大于中低学历居民物理媒介综合接触率(1.35),并且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不同教育程度在物理媒介的综合接触率上差异明显。高教育程度居民较高的媒介综合接触率与已有调查结论一致,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城乡居民,较小学及以下的居民,媒体使用分别高3.3分、5.9分、8.4分。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居民是小学及以下的居民新媒体使用的3.4倍,高中居民是8.8倍,大专及以上居民是26.7倍。[13]复旦大学“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调查数据显示,教育程度高(大专、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受众每周读报天数、每月读杂志天数、每周听广播天数、每星期使用互联网天数以及手机拥有率都高于教育程度中等或低的受众。[14](www.chuimin.cn)
高教育程度居民广播、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使用频率显著较高,中低教育程度居民电视使用频率显著较高。具体到各类物理媒介来看,高教育程度居民在书籍、报纸、杂志、广播、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使用频率上高于低教育程度居民,中低教育程度居民电视使用频率高于高教育程度居民,但这些差异只在广播、电视、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使用频率上显著——高教育程度居民广播、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使用频率显著较高,中低教育程度居民电视使用频率显著较高,不同教育程度居民书籍、报纸、杂志使用频率的差异不明显。
图2-10 不同教育程度的各类应用加权使用频率
高教育程度居民消费类APP使用频率显著较高,中低教育程度居民短视频类和新闻类APP使用频率显著较高。在各类应用的加权使用频率方面,高教育程度居民视频类、音乐类、消费类与搜索类APP使用频率高于低教育程度居民,中低教育程度居民社交类、短视频类与新闻类APP使用频率高于高教育程度居民。但这些差异仅在短视频类、消费类以及新闻类APP使用频率上显著——高教育程度居民消费类APP使用频率显著较高,低教育程度居民短视频类以及新闻类APP使用频率显著较高。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社交类、视频类、音乐类以及搜索类APP的使用频率差异不明显。
有关中国居民的媒介使用图谱: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报告的文章
图5-4新媒介使用的首要动机通过分析受访者使用新媒介的首要动机,我们发现打发时间动机、放松动机和社交动机占据前三位。和使用传统媒介的首要动机分布比例相比,新媒介使用的首要动机分布比例没有较大变化。与传统媒介使用一般动机前三位相比,新媒介使用一般动机的前三位没有变化,再次证实了受众的媒介使用动机受媒介形态的影响较小。......
2023-11-03
在价格吸引与他人认同方面相差不大,70后最重视价格,占比32.62%;00后则最重视他人认同,占比45.31%。90后和00后与其他年龄层相比,同样最为重视隐私安全;70后和70前的媒介特质认知相差不大。图4-21各年龄层对美观特质的选择比例“美观”特质在90后与00后群体中被显著重视,真实客观、实用专业等特质都与年龄增长成正比,“新鲜有趣”“互动感强”与年龄成反比。......
2023-11-03
在全民手机使用的情况下,不同的媒介渠道在不同的心理诉求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图1-9不同诉求场景下的媒介使用行为此外,通过将最高频率除以其他频率,可以得到一个评估不同场景下媒介选择集中程度的数值。表1-4不同场景下媒介使用的集中程度续表......
2023-11-03
本次调查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将调查者所在的城市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1]在本次调查样本中,一线城市样本占13.2%,新一线城市样本占37%,二线城市样本占26.7%,三线城市样本占12.4%,四线城市样本占8.8%,五线城市样本占2.0%。图2-1不同城市级别的物理媒介使用频率......
2023-11-03
关于媒介功能认知和特质的认知,并没有已有的理论框架,根据调查前期的资料和访谈,课题组设定现有的、符合大众理解层面的基本功能和特质组成问卷调查中的选项,来观察其分类、聚合与对媒介使用情况的影响。于是得到如下的媒介选择行为中关于媒介认知偏向的一套指标体系:表4-1“媒介认知”指标体系施罗德提出的第七个影响媒介选择的价值指标“情境适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
2023-11-03
但对日常性的出行,出行方式的划分仍比较明确。因此,本次调查聚焦于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从而更清晰地揭示居民在不同出行场景中的媒介使用图景。不同出行方式群体的媒介接触呈现以下特征。......
2023-11-03
新媒体产品的接触率与使用频率排名高度重合,呈强正相关关系。图1-3新媒体产品维度的媒介接触率图1-4新媒体产品维度的使用率此外,由于手机APP使用的便利性和碎片化特性,准确统计人均单个APP的使用时长在问卷调查形式中有难度,对此我们进行了再计算:以2019年中国人均手机使用时长350分钟为基数,通过单个APP在所有APP中的使用频率占比,得出该APP在每个人的每日媒介接触中所占的基本时长。......
2023-11-03
图5-2传统媒介使用的次要动机位列受访者使用传统媒介次要动机的前三位依次是放松、社交和信息获取。其中,选择娱乐作为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的受访者最多,占23%;19%的受访者选择了信息获取作为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14%的受访者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为社交动机;此外,放松、陪伴、打发时间和购物作为使用传统媒介的一般动机分别为13%、11%、9%和8%,紧随选择社交动机的人群比例之后。......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