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灰纹鹟的特征及分类地位

灰纹鹟的特征及分类地位

【摘要】:中文名 灰纹鹟拉丁名 Muscicapa griseisticta英文名 Grey-streaked Flycatcher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体长 13~15cm体重 12~22g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上体灰褐色;下体污白色且具明显的灰褐色条状纵纹。主食蛾、蝶等鳞翅目幼虫,象甲和金龟甲等鞘翅目昆虫以及其他昆虫。

中文名 灰纹鹟

拉丁名 Muscicapa griseisticta

英文名 Grey-streaked Flycatcher

分类地位 雀形目鹟科

体长 13~15cm

体重 12~22g(www.chuimin.cn)

野外识别特征 小型鸟类。上体灰褐色;下体污白色且具明显的灰褐色条状纵纹。翼较长,收拢时翼尖几乎达到尾端。

IUCN红色名录等级 LC

形态特征 成鸟头部灰褐色,头顶各羽中央较暗,额基两侧白色,眼先和眼周污白色,颊和脸暗灰褐色,颧纹黑褐色;整个上体均为灰褐色,背部具不明显暗色羽干纹;翼和尾暗褐色,大覆羽羽端和三级飞羽羽缘淡棕白色,在翼上形成明显的淡色翼斑;下体污白色,胸、腹和胁具有明显的灰褐色长形条纹;虹膜暗褐色,喙黑色,下喙基部较淡,脚黑褐色。

生态习性 栖息于山地针叶林、混交林和岳桦林中,迁徙期间也栖于阔叶林和次生林。常单独或成对在树冠的中下层活动,频频捕食空中的昆虫,很少到地面觅食。主食蛾、蝶等鳞翅目幼虫,象甲和金龟甲等鞘翅目昆虫以及其他昆虫。繁殖期在6—7月,营巢于针叶林中靠近主干的侧枝上,雌雄鸟共同以松萝和苔藓等材料编织精致而隐蔽的碗状或杯状巢。巢内垫细草、树皮和松针等材质。窝卵数4~5枚,卵淡绿色。雌鸟孵卵,雏鸟晚成,经双亲共同喂养15~16天后可离巢。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亚洲东北部,越冬于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在我国繁殖于东北地区,迁徙经过东部至南部沿海省份,部分在我国台湾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