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在中国的媒体上说,上帝创造犹太人,不是为了遭别人杀戮的!”她道谢,塞给我一张名片,正面是七条戒律,反面写着“救世主在路上”。走回地面,手指扣在扳机上、肩头安着对讲机的保镖迎上来。五六个阿拉伯青年懒洋洋地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看着我们。阿拉伯孩子在路边嬉闹,队伍里一个金头发的美国女孩停下来看,被妈妈拽回去。......
2023-11-01
德维来自宗教气氛较浓的家庭,他却只在汽车里放一顶犹太小圆帽,“见到我爸的时候得戴上”。德维的父亲是个满脸胡子、一身黑衣的拉比。
父亲参加过1967年中东战争。当时,他和6名战友遭到伏击,只有他一人侥幸生还。战争结束时,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回耶路撒冷老城,从此犹太人又可以在哭墙前祷告。
战场归来,父亲的宗教情结浓重起来,非要在耶路撒冷老城买房。经商多年,如愿以偿,在老城犹太区住下,还取得了拉比资格。“你知道老城的房子多少钱吗,我父亲买的时候就200万美元了……”每次说到这里,德维都要认真地将房价换算成当前价格,除以家里兄弟的数目,计算自己将来可以继承多少。
终于有一天,德维带我参观他家,并且有一个“惊喜”。路灯幽幽,石板街面反射出清冷的光。德维家是犹太区里一栋三层小楼,屋里满墙经书,挂毯和装饰画都是耶路撒冷城墙或九烛台图案。妈妈穿长裙、戴圆边帽子——犹太已婚妇女的标志;10岁的弟弟,头上也顶着犹太小帽。
/耶路撒冷老城的犹太小孩
从供奉经书的柜子里,德维取出一只深蓝色丝绒袋子。里面是两块每边长大约5厘米的正六方体,系着长长的黑色皮带。六方体的每一面上都刻有金字,德维说,这些字的含义是“上帝是全以色列独一无二的神”。打开六方体,里面是一块黑色印章,只一面刻着一个凸起的希伯来字母“上帝”。这个字母的样子好像由一点发出、等角度伸向三个方向的斜线。德维把一个六方体戴在额头,用皮带固定,在下巴上系扣。另一个系在左胳膊内侧,黑皮带一圈一圈缠绕下来,最后在手背上系出一个“上帝”字母的图形(从一点拉出三股皮带)。
这就是犹太男子年满13岁、举行成年礼时使用的经文盒子。根据他们的习俗,在额头和手臂缠绕经文盒子,表示遵行《旧约·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盒子虽小,里面却刻着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经文。经文盒子的价钱不一而足,取决于质地和做工。
德维使用的这个牛角制成,价值100美元,很高档。父亲说,这是留存一生的印记,一定要买好的。
我伸手想拿过盒子看个究竟,被德维一把打开。即使在完成成年礼之后,女性也不准触摸这个盒子。他母亲收起经文盒子时,也只能隔着丝绒袋操作,不得碰到盒子本身。
不过,神秘的经文盒子,还不是德维所谓的“惊喜”。“跟我来。”他一招手,跑上楼梯。(www.chuimin.cn)
楼顶。毫无阻挡之下,岩石清真寺巨大的金顶“轰”地一声出现在我面前。黄金铺就的拱顶,在淡蓝色烟雾里闪耀,夜幕浩瀚,繁星点点;万千丝竹之声骤然响起,定神凝望,金顶还是沉默着。
脑子遭到轰炸,只剩下两个字:登霄。
近在咫尺。传说中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听从真主召唤,登上九重霄的地方,清真寺内至今保存着穆罕默德踏脚的那块岩石。“这是穆斯林的……”话还没说完,德维就打断我:“你疯了吗?寺里的东西都属于犹太人!”想起来了,穆罕默德登霄踏的那块岩石,也是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向神祭献独子的地方。也想起来另一个以色列人,丹尼尔——他那样的人在以色列被划成“左翼”,他厌倦了冲突,说不想跟阿拉伯人争夺圣地:“得了吧,用我的一辈子来争那块黑石头?”
无论祭献还是登霄,当时都还没有这清真寺,没有这金顶,只有黑色岩石。可是这圣城,这烟雾,这夜幕和星星,闪耀了千年。
“这里,就是犹太区的尽头。”德维指点不远处一堵院墙,把我拉回现实。而他家对面,3米开外,就是穆斯林区。“5年前,对面的巴勒斯坦小孩朝我家吐口水、扔石头,我就把石头扔回去,砸到那孩子的脸……然后我闯到他家里吼:‘再敢这样就杀你们全家’……后来我们相安无事,一直到现在……”“威慑”向来是德维的处世哲学。上小学时遭同学欺负,他居然用酒瓶戳伤对方的肚子。虽然遭到停课处分,但从此无人再敢招惹他,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疯子。“我们的国家也是这样,谁敢欺负我们,就加倍报复。”德维当然服过兵役。
/普林节上欢庆的犹太人
俯瞰老城的房子,挤挤挨挨,层层叠叠,穆斯林区、犹太区、基督徒区和亚美尼亚区,犬牙交错,纠缠不清。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却要争它个泾渭分明。
德维家晚饭吃“库丝库丝”,据我所知,这也是北非阿拉伯人的传统食品。黑衣黑帽的父亲看见我时,用手捂住眼睛喊起来:“天哪,这是什么?”德维说,父亲在开玩笑。不过他确实很少见到异教徒或外国人。
道别时,德维指着隔壁人家紧闭的门说,这家的女儿去年死于巴勒斯坦人实施的自杀爆炸,她父母从此不跟别人说话了。
有关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的文章
“你一定要在中国的媒体上说,上帝创造犹太人,不是为了遭别人杀戮的!”她道谢,塞给我一张名片,正面是七条戒律,反面写着“救世主在路上”。走回地面,手指扣在扳机上、肩头安着对讲机的保镖迎上来。五六个阿拉伯青年懒洋洋地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看着我们。阿拉伯孩子在路边嬉闹,队伍里一个金头发的美国女孩停下来看,被妈妈拽回去。......
2023-11-01
美国犹太人史迪夫的第二个儿子行割礼。史迪夫放弃在美国的生活,只身来到以色列。何凤山是“二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驻奥地利总领事,向奥地利犹太人发放签证,帮助他们逃脱德国纳粹屠杀。记忆,或者说民族伤痛,也是圣地,不可侵犯。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亥的说法则较为中性:如果你看见犹太人站着祈雨,在一个多雨的国度祈雨,你就看见了人们如何记忆。......
2023-11-01
一个叫伊纳斯的女生拉起我的手问:“想殉道吗?跟我来。”“不是所有人都能殉道,”伊纳斯说,“真主只挑选最优秀的人殉道……你可以努力……”空袭发生时,乌姆·穆罕默德正在家中,她对我讲起当时的情景。伊纳斯告诉我,哈马斯视亚辛为精神领袖,但乌姆·穆罕默德“仅仅是他的妻子”。不过,哈马斯将负责亚辛遗孀及其家属今后的生活。/亚辛妻子乌姆·穆罕默德接受妇女们的吊唁......
2023-11-01
终于来到久闻其名的“和平绿洲”。“和平绿洲”的居民见过太多记者,不设防。“我在东耶路撒冷以及其他一些以色列城市也看到过犹太人、阿拉伯人共同生活的景象,为什么‘和平绿洲’这么特别呢?”“和平绿洲”的绝大部分女生,穿窄窄小小的T恤、牛仔,有些还烫了头发。......
2023-11-01
易卜拉欣和另一个同学身穿黄色迷彩服,一人手里一把尖尖的匕首,相对而立,做格斗状。如今易卜拉欣已经死了,这样的照片也是烈士遗照了。一天放学后,易卜拉欣没有回家,也没有跟家人讲。一个同学家里被以色列空军炸了,尸体惨不忍睹,深深触动了易卜拉欣。天堂里有七十二处女等待烈士。“那对于女性来说,天堂里有什么呢?”......
2023-11-01
一只大黑包已经放在门外。一小时过去,我开始咆哮。黑袍母亲法帖马的丈夫在萨巴阿,埃雷兹外一个以色列阿拉伯人村庄。一男一女,女婴尚在襁褓中。一个巴勒斯坦妇女带着十几个孩子靠近电磁门。法帖马抱起女婴,男孩扶着地爬起来,跌跌撞撞走过去。一股邪风吹过通道,恶臭阵阵。又过了好一阵子,以色列警卫塔拉终于过来认领我们。过埃雷兹检查站,进加沙。交谈中得知,车上一名妇女的儿子被关12年了,妻子改嫁,没有孩子。......
2023-11-01
亚辛家在我的办公室以南,直线距离不超过10公里,但是路线曲折。亚辛的轮椅碎了,袍子碎了,脑袋也碎了。空气里还是惊愕,不是想象中的愤怒,人们还不能接受亚辛遇刺这个事实。一个孩子手持大幅亚辛画像,站在矮墙上。还有一些孩子在地上、墙缝里挑拣亚辛及另外8名死者的尸体碎片。赶往停放亚辛尸体的舍法医院,路上天光渐亮。金色的晨光勾勒出远远近近房屋和清真寺的形状。这是个黑色清晨。......
2023-11-01
围在又瘦又小的尸体旁,一次次快门闭合,仿佛要吸干法利斯体内最后一点血液。我小心翼翼听着,法利斯是我在加沙见到的第一具尸体,第一次死亡。按照当地惯例,葬礼于上午11点举行,顺序如下:游行,抬尸体至死者家,游行,在清真寺为死者祷告,游行,去墓地。一辆卡车头前开道,抬着法利斯的担架紧随其后,其他人一路疾走。每一次葬礼游行,都是一次集体情绪洗礼。那是一名9岁巴勒斯坦女孩的葬礼,她死在开学前一天。......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