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海前童元宵行会:迎神祭祖、欢庆佳节

宁海前童元宵行会:迎神祭祖、欢庆佳节

【摘要】:前童元宵行会是宁海前童塔山童氏族人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的迎神祭祖、欢庆佳节的传统民俗活动。2014年,前童元宵行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5年,前童举办“建村760周年”庆祝活动,重新恢复了元宵行会。前童元宵活动场面之大、气氛之活跃、秩序之良好,令人震惊。在前童元宵行会中,鼓亭队伍必然将公忠亭作为前童所有鼓亭中的第一杠而排在最前面,这是祖律。

民俗宁海县国家级2014年

各位团友,大家好!“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古人对元宵节最真实的写照,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全国各地都有,但宁海人民闹元宵之俗很是闹猛。清光绪《宁海县志》载:“正月十五谓元宵,城中演剧十四起,乡间十三起。”就是说宁海乡间从十三日开始就着手闹元宵了。而且浙江宁海闹元宵独具特色,尤以前童古镇的元宵行会最为有名。抬鼓亭、舞狮子、打龙灯、踏彩船、咣铜锣、放铳花、祭祀祖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精彩纷呈。

▶图12-1 宁海前童古镇

前童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古镇。整个村落由联合、鹿山、塔山、鹿分、双桥五个自然村组成,山灵水秀,处在一个理想的宜居自然空间里。当地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它是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名儒文化、古建筑文化等的集大成之地,有着“中国鼓亭之乡”“浙江省旅游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名号。

前童元宵行会是宁海前童塔山童氏族人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的迎神祭祖、欢庆佳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活动的宗旨是纪念祖先童濠带领族人开渠凿砩、灌溉农田的功德,并祈愿年景丰收。每年元宵节行会游艺活动,万民同欢,舞蹁跹,乐尧天,气氛相当热闹。童氏十八房设立民俗总支办,每房推选一位房长,主持操办元宵行会活动。童氏后人一律参加行会活动,体现了这个家族村落的强大凝聚力。村民以行会为载体,充分表达他们对祖先的感恩和敬畏,并对周围村落产生巨大影响。前童元宵行会是浙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民俗盛会,有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价值。同时,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年,前童元宵行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5年,前童举办“建村760周年”庆祝活动,重新恢复了元宵行会。这些曾经被童氏族人隐秘保存的鼓亭、抬阁、秋千得以重新亮相。历代的前童人以其先祖垂训自勉,前童人教育后代不忘所自,热爱家乡,自强不息。前童元宵活动场面之大、气氛之活跃、秩序之良好,令人震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一度的前童元宵行会渐渐成了前童村落中的一个文化品牌和影响周边地域的文化盛会。

▶图12-2 祭祀仪式(网络资料)

大年初过,塔山童氏族人就开始行会的准备工作。轮值的房族督促各房整理修缮鼓亭、抬阁、秋千等活动道具,张贴催丁票,吩咐大家合力安排好农事。民俗总支办负责人主持召开坐堂会,商量活动安排。

十四日一大早,值砩的房族早已将供品福礼供奉在塔山庙里的濠公塑像前。濠公像的正前头是当地祭祀常见的供品:猪条肉、子鱼、豆腐等荤素菜肴;再延伸出去的供桌上是各种水果、各色糕点,品种相当丰富,一般有几十盘;供桌两边的木架上趴放着宰净的一只全猪、一只全羊。

前童元宵行会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它的举行及活动内容都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旧时的巡游路线,还是后来随村庄格局变化而调整了的线路,“游田头”是巡游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前童元宵行会的巡游队伍一定会抬着濠公像到属于塔山童氏的田头,察看农田水利设施情况及当年收成情况,这和行会产生的初衷吻合,庆贺、感恩并举。

正月十四下午,准备行会游行的各房族队伍全部到鼓亭馆广场上集中。大旗队、龙舞队、狮舞队、鼓亭队、抬阁队、秋千队、乐队、彩船队等队伍按正月初十会议确定的前后顺序排列。下午一时整,爆竹炸响,锣鼓喧天,头牌在前,大旗引导,各队伍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出发。一路上鼓乐齐鸣,炮声震天,人声鼎沸,整个队伍走街串巷向塔山庙进发。出游场面壮观,整个队伍足有一二里路长。一路上不断有游人加入,队伍的前面望不到队伍的后面,到中午足有十多万人,将行会行进的路巷挤得水泄不通。

▶图12-3 巡游仪式(图/宁海县非遗保护中心)(www.chuimin.cn)

大约下午二时许,队伍到了塔山庙,举行请濠公老爷出殿仪式。仪式开始,先是大锣敲三响,大鼓打三通,长号吹三遍,之后,族长发令:“恭请濠公老爷出殿!”行会时,每一杠鼓亭、抬阁、秋千都拥有一支乐队,由各房族中喜好音乐的人组成,吹奏《紫竹调》《梅倚阑干》《将军令》《大开门》《小开门》等民间乐曲,将热闹的气氛烘托到最高点。沿路随处有村民无偿供应水果、茶点给游人享用,并分发糖果给小孩吃。茶水里放的红枣和桂圆数目很有讲究:每碗放五颗,意为五子登科,放六颗,即六六大顺,都取吉祥之意。

晚上八点左右,待月亮升起,村内顿时响起放烟花的声音,闹元宵的气氛更加浓烈。每一房鼓亭、抬阁、秋千前就有一盏灯笼前引,一路灯火辉煌。鼓亭、抬阁、秋千上也挂满大小不一、各种形状的红灯笼。站在鹿山的高处看游行队伍,就像一条火龙穿梭在村巷中,煞是好看。家家户户也张灯结彩,人们还做成各色各样的彩灯,如八仙灯、财神灯、马灯、毛兔灯等,十来岁的小孩们提着彩灯,跟着行会队伍游走,非常有趣。整个前童沉浸在火热的闹元宵氛围中,直至晚上十二点,才渐渐歇息。

在前童元宵行会中,鼓亭队伍必然将公忠亭作为前童所有鼓亭中的第一杠而排在最前面,这是祖律。其中有它历史传承的原因,即公忠亭所蕴含的声誉分量。在塔山童氏家族近八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拥有朝廷旌表的圣旨有十一道,而公忠亭所属房族就占了六道。享有朝廷和政府最高荣誉最多的房族,自然成了童氏家族中的权威者。公忠亭代表着这一房族,显示了该房族的荣耀,更显示了整个塔山童氏家族的荣耀。

▶图12-4 灯会活动(图/宁海县非遗保护中心)

前童元宵行会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参与人数众多,闻名遐迩,是浙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民俗盛会,有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价值。同时,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表达了塔山童氏族人对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整个活动凝聚着全村人的一个共同心愿,祈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前童风调雨顺,年年大丰收;其次是研究宁海前童民俗、历史的活化石,元宵行会悠久的历史、特定的程式等是研究前童民俗历史的切入口,对宁海民俗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前童元宵行会民俗活动内容丰富,童氏族人参与积极,气氛活跃,充分表现出人们浓厚的生活情趣和对美的追求;四是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了前童古镇旅游的不断发展,打响了前童古镇的旅游品牌。

因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并积极向外界宣传展示,前童成为浙江省旅游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来到宁海的人们一说起正月里的活动,马上就会说到去前童看元宵行会。在宁海人的脑海里,前童元宵行会就是宁海人闹元宵的代名词。前童元宵行会为旅游者展现了一部活态的发展史,游客可更直观、深刻地了解文化空间的独特精神内涵。

塔山童氏族人是坚决传承和保护他们这一传统习俗的,许多企业家等纷纷捐助本房族的元宵活动。前童元宵行会活动,最能集中体现塔山童氏族人那种和谐竞争的浓烈氛围。元宵行会期间,童氏族人中的男丁一律回家,听候房族主持的吩咐参加活动,在行会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前童在长期的实践中,借鉴其他古村落的经验教训,得出这样的理念:珍惜和保护古村历史文化风貌,就是保护不可再生的宝贵财产。村落的价值,在于传统历史和特色文化,这些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是前童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地政府和县文化部门也十分关注民俗活动,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前童古镇元宵文化的保护。在县非遗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下,前童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有四十位童氏后人专职从事元宵行会的保护工作,积极挖掘、整理前童元宵行会活动内容,使之更具人文色彩。

前童元宵行会代表性传承人——童全灿,1939年8月生,前童联合村人。2009年6月,童全灿被认定为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童全灿生性积极活跃,乐于民俗、集体事业。幼年时就每年参加前童的行会民俗活动。1947年,年仅九岁的他就踊跃扛头牌参加行会活动。1995年,前童举行“建村760周年”活动,恢复元宵行会,时任前童民俗文化总支办的童全灿正式主持元宵行会工作,全身心投入前童元宵行会的恢复、传承和发展中。1998年元宵节,在童全灿的努力下,童氏房族的十八杠鼓亭全部恢复,亮相当年的行会活动,成为轰动一时的民俗亮点。他说服各房族,将所有鼓亭、抬阁、秋千等行会道具集中存放并对外开放,其本人担任鼓亭馆的义务讲解员,服务游客。童全灿年迈却仍致力于前童元宵行会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引导童氏族人和谐相处,积极生活。童氏族人以举行行会活动、引来四方观众闹元宵而骄傲。他们热情洋溢,盛情招待来客,将淳朴的民风完美呈现。

▶图12-5 非遗传承人童全灿先生

前童元宵行会不仅表达了童氏族人对先人和历史的一种追寻,还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人文价值和史学价值,是前童古镇的一张“金名片”。近几年,前童元宵行会声名鹊起,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在元宵节期间来到前童一睹为快,曾经沉寂的传统民俗正在被唤醒。其实,行会精神中最主要的就是孝义,我们也希望童氏族人和村民共同努力擦亮这一民俗“招牌”,让先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让前童的孝义家风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