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说来,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维度属性非常明显。学习意义的不同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学习及自我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投入的不同,最终体现为学生对于自我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认知程度有所差异。上述关于学习经历的划分相对而言属于长时间维度层面,学习经历也有长短之分,短期的学习经历主要是一种情境性的,即在当前学习情境或学习活动中所获得及体悟到的学习经历。......
2023-10-21
从身份的起源来看,身份最初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的,它主要是用来表征或代替人、事、物等的一种符号。身份不是人所特有的,但是身份却是由人所创造、赋予和解读的,因为任何文化符号或人工制品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身份首先是一种个人的属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理解为是个人所占有的一种资产。例如,古代的“皇帝身份”即是一种资产的象征,这种资产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皇帝身份”是皇帝本人的个人属性,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具有。在哲学层面上,身份首先是对“我是谁”“我能够做些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基本哲学问题的回答,而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极具个体指向性,直接关涉个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哲学命题。问题的答案是源自个体自我内省、反思和解读的结果,而不是外界的界定。例如,“我是谁”是个体对于“自我”的反思与追问,不需要他人给出答案,反映的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与判断。从心理学层面来看,身份是反映个体心理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概念,它是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经历的表征。这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只对个体自身有意义,而他人是无法感受到这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发展变化。因此,从这种角度来看,身份是一种个人的属性。在身份的形成机理方面,这种个人属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它需要个体对自我身份进行认同,否则这种身份就难以获得和形成。最为常见的就是“同性恋”群体,他们在生物属性上可被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而在性取向上却又表现出恰恰相反的特征,这种身份不是他人所决定的,而是个体自我选择的结果。因此,任何身份的形成都是以自我认同为前提,个体性是身份表现出来的首要特征。
学习者身份也是一种个人属性,从学习者身份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身份是个体对于自我主观学习经历持续不断建构的产物,因而,个体性是学习者身份的本质属性。从学习活动的过程来看,学习既需要个体心智能量的投入,也需要个体情感能量的投入,这些“能量”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活动有的学习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信息,而有的学习者却一无所获。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需要学生达成我是一名学习者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发生在学生个体思维和经验水平层面的,而不是他人强加或灌输的。例如,某个学生认可了自己是一名学习者的身份,那么他就能够表现出相应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意识,能够建立起学习与自身之间的意义关联,学习者身份是学生个体对于这一身份的一种占有。当学生需要建构自我作为学习者的身份时,他亦需要对学习及自我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如“学习到底是什么?”“学习有什么意义?”“通过学习,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成为这种类型的人,我应该学习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个体能够真正成为学习者的必要前提。此外,学习者身份还涉及对个体学习经历连续性和一致性的体验和反思,学生需要理清哪些学习经历对于自我而言非常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的事件或哪些重要他人对于自我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哪些经历对于自我的学习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些都是学生需要自我叙事和反思的问题。(www.chuimin.cn)
有关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学习和身份的启示的文章
对于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说来,其所体现出来的时间维度属性非常明显。学习意义的不同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学习及自我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投入的不同,最终体现为学生对于自我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认知程度有所差异。上述关于学习经历的划分相对而言属于长时间维度层面,学习经历也有长短之分,短期的学习经历主要是一种情境性的,即在当前学习情境或学习活动中所获得及体悟到的学习经历。......
2023-10-21
“学习者”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学习,是发生在所有空间中的学习。总而言之,随着学习空间的转变,传统的学习空间中的“学生”要转变成为现代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者”。......
2023-10-21
长期以来,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专业层面,即专业人员是教师个体的主要角色,教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专业的教学人员,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转变教师对自身的认知,即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提供支持性条件,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为其提供帮助。......
2023-10-21
而就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而言,它的准确由来时间,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当前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就现代“学生”一词出现时间有明确的记载。因此,现代“学生”的概念是蕴含在古代“学生”概念之中,随着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渐渐地形成现在的意义。学校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其中,非常鲜明的一点儿是赋予了学习者以“学生”的身份。......
2023-10-21
常青的叙事更能体现出他作为后者的一面,常青为了成为“三好学生”,努力地成为他人眼中的图像。尽管常青这里没有明确提及学习,但是从“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多为一种被动的学习,他所体现出来的身份图像也更倾向于一种典型的学生身份。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常青对英语学习非常消极,而当师生关系比较亲密时,常青对英语学习又非常积极主动,并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2023-10-21
温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他认为对于身份的理解需要顾及身份的空间性特征,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所处共同体中的位置共同定义了个体的身份。学习者的学习发生在共同体的空间之中,学习者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对共同体身份归属感的程度。......
2023-10-21
从学习者身份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学习者身份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这是身份发展变化的一条普遍性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也是在这样一种渐进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身份的一般变化规律,学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和解构都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发生的,即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是由学习过程本身所决定的。......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