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五指代表五湖、五岳,泛指天下;成拳表示献拳,意为敬向天下英豪和观众请教;其二,一手伸平,盖住另拳拳面,表示扶危济困,抑强扶弱;或向大众求助之意。以示反对外来统治,振中华武威。右拳伸出时,若拇指向内,是自高自大,向外,尊重对方;小指向内为谦虚,向外是小看对手。重礼节的苗家人对这些细节极为重视。......
2023-10-19
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提到了“八闪翻”这样一个拳种,这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翻子拳。翻子拳又叫“翻子”或“翻拳”,是属于短打类的优秀拳种。
翻子拳
翻子拳在明代已是很有影响的一个拳种。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还不十分清楚。翻子拳的流传与少林武术有一定的关系,据说明代少林僧人把这种拳传给了河北高阳(一说饶阳)的段老绪。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防身自卫、保护家园,段老绪一家认真练习,并把翻子拳世世代代传了下去。他们刻苦练习掌握的武功在日后果然派上了用场。有一次段家所在的村子遭到抢劫,段家的武术高手们靠着一身多年练就的翻子拳,打败了群敌。这一下,翻子拳远近闻名,在冀中地区流行开来。(www.chuimin.cn)
最初的翻子拳只有“站桩翻”一个套路。以后又发展出翠八翻、健宗翻、一字翻、掳手翻、轻手翻、八闪十二翻、八手翻、六手翻等。翻子拳被称为八闪翻是因为这种拳术的主要技击方法有八手母拳,也叫“八母”,这就是站桩翻拳歌诀所说的“出手打鼻梁,缩手奔胸膛,卸身迎门肘,挑袍双上手,往上打,双掴手,铁幡杆,顺手搂”。进而从这八种基本手法中演化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变化。“闪”既是说翻子拳的拳式迅急如闪电,又是指拳式闪摆不定,令人难以提防。“翻”是指这种拳上肢的翻转动作特别多,打上翻下,虚下转上,指左打右,翻生不息。
翻子拳短小精悍,打起来如风驰电掣,就像拳谚中说的“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意思是说拳法又紧又快,打起来像雨点一样密集,像放鞭炮一样,势如破竹,拳拳相连,迅猛而又轻灵。也有人这样形容翻子拳的特点:“拳不空发,手不空回,一法多用,多法合用,往返连环,步疾手密,连珠炮动。”翻子拳在技击时主要是侧进斜击,脚不过膝,实战性强,动作朴实无华。在长达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翻子拳也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有关中国武术史话:典藏版的文章
伸五指代表五湖、五岳,泛指天下;成拳表示献拳,意为敬向天下英豪和观众请教;其二,一手伸平,盖住另拳拳面,表示扶危济困,抑强扶弱;或向大众求助之意。以示反对外来统治,振中华武威。右拳伸出时,若拇指向内,是自高自大,向外,尊重对方;小指向内为谦虚,向外是小看对手。重礼节的苗家人对这些细节极为重视。......
2023-10-19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弓箭的发明给原始人类提供了有力的远射程武器。狩猎是原始社会人类维持生存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因此,武术的萌芽与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场、适于居住的地区,或为了血缘复仇等原因,时常会发生军事冲突。它的萌芽与早期人类社会的一些文化活动,特别是舞蹈也有密切的联系。武术的形成和成熟还需要更加充分的条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2023-10-19
但是,关于猴拳的文字记载却要晚得多,首次出现是在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戚继光在书中记录的,都是当时一些比较成熟的拳术,由此可知猴拳的出现应该早于戚继光的时代。在著名的少林武术中,也有猴拳。猴拳猴拳的基本特点是脆快有力,刚柔相间,轻灵敏捷,避重侧进,身、手、步同时快速并进,拳法密集。打猴拳一般不主动攻击,多利用身灵步捷的躲闪,避免与对方正面交锋。......
2023-10-19
经过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长期的孕育、萌芽,又经过了铁兵器时代1000多年血与火的锤炼,中国古代武术自宋朝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成熟时期,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武术的奇花异卉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竞相开放,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因为在这个历史时代,促使武术成熟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这种武术与军事若即若离的状态正是中国武术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2023-10-19
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代代宗师巨匠之所以能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武技境界,是与他们善于择师、勤于学习分不开的。古代习武者有着从师学到一定程度后,离师出游,寻访天下名师,以武会友的习俗,正像一句武谚说的“一处磕头,百处学艺”。寻师访友,四海为家,这一中国武术优良为学之道数千年来,一脉相承,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集大成的武术巨匠。......
2023-10-19
在这一片佛门净土上发展出了声名远扬海内外的少林武术。少林寺随着少林武术名声的日益显赫,天下的英雄豪杰、武林高手,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以武会友,交流武技,这样,少林武术汇集了四面八方的武技精粹。李叟也把擒拿、棍法的绝技糅合在少林棍法中,并传授了大、小洪拳,对少林武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少林名声大振。由于觉远和尚通过遍访名师,成就了少林派武术的神妙绝技,后人尊他为少林拳法的“中兴之祖”。......
2023-10-19
内功的主要目的是养气和练气。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桩功“要学拳,须站桩,欲习打,先练桩。”站桩功是武术内功的基本功法,“桩”的意思是比喻习练时像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后如桩一般坚实稳固。易筋经上文提到过的托名达摩,而实际上出现于明代后期的《易筋经》是武术功法的一部代表作,被少林武术家们奉为经典著作而流传开来。......
2023-10-19
螳螂拳有南、北两派。南派螳螂拳是清朝由广东的周亚南创编的,拳法在风格上与南拳相近。北派螳螂拳是明末清初山东即墨人王朗创编的。最后,王朗把少林拳法与螳螂的搏斗术结合在一起,手法上采用螳螂前臂的动作,步法上吸取猴子的移动法,称为“猿猴步”,前后三年,终于创编出“北派螳螂拳”。螳螂拳这种螳螂拳在北方流传很广。螳螂拳的共同特点是,动作严谨,敏捷有力,长短并用,有很强的攻击性。......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