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卫生中心-社区医疗服务成就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卫生中心-社区医疗服务成就

【摘要】:1997年,区内实施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地段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1999年8月11日,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暨成立大会在此举行。承担江苏街道及周边居民的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服务。2005年7月,正式更改为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年9月,被市卫生局列为上海市“三医”联动综合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单位。9月15日,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院址:武夷路320弄4号,占地3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 182平方米。原名武夷地段医院。

1960年5月,由原区工厂联合保健总站及其第一至第七门诊部,中医门诊部,商业手工业第一、第二保健站,区公费第三门诊部,区第六联合诊所合并而成。定名为武夷地段医院。院址在长宁路895号。1968年调租现址为院部。

1970—1976年,该院运用野艾治痔疮,取得疗效在95%以上。1972年7月起,根据民间献方运用草药石吊兰治疗颈淋巴结核,共治疗12 000余例,90%患者均经穿刺或切片确诊,疗效确切,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大治疗范围,经治1 500例骨结核患者,有效率达92%。150例肠结核患者,有效率达96.4%。1977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运用电脑技术结合中医理论编制呼吸道疾病电脑程序。1980年,编制消化系统疾病电脑程序。开展的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测定项目,是全市地段医院及全区医疗单位中开展此项目的第一家。1982年12月,正式开始中医电脑门诊,有胃、肾、肝、冠心病、高血压、斑秃等项目。1983年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高等教育局、市卫生局颁发的中西医结合成果奖。1984年,获全国总工会、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发的技术协作优秀成果奖。1987年,开展放射免疫测定,是全市地段医院及区属医疗单位获得放射免疫许可证的唯一单位。1992年,有卫技人员78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9人。1996年,医院被评为“上海市文明规范服务达标单位”。第五至七届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www.chuimin.cn)

1997年,区内实施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地段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建立了长新、卫生总站2个社区医疗中心;在西浜等处设立8个眼防点。1999年8月11日,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暨成立大会在此举行。承担江苏街道及周边居民的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服务。设五大系统:全科团队服务系统、辅助系统、医技系统、病房系统和管理系统。医院拥有阿洛卡B超诊断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光肠胃摄片机等医疗设备。2000年,在人口相对密集的西浜居委会辟建了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点,江苏街道卫生服务中心E-mail开通。2001年,新建标准化建设,完成1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30%。2003年,为市卫生局开展服务模式改革的试点单位。

2005年7月,正式更改为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年9月,被市卫生局列为上海市“三医”联动综合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单位。9月15日,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机构设置由“三科一室”,即:预防保健科、医疗康复科、后勤保障科、院长办公室,改为“五大系统”,即:管理系统、全科服务团队系统、全科团队支持系统、医技检查系统、病房系统。全科服务团队系统由若干个全科团队构成,每个全科团队由2—3名全科医师、2名公共卫生医师、2名社区护士组成。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若干全科团队,服务到所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与责任区内的居民家庭开展签约式服务,运用全科门诊、咨询、出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形式,实行“中心”—“站(点)”—“家庭”三站式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也由初期主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康复,设立家庭病床、社区报病箱、户籍医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家庭保健合同制,开展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等,逐步发展到提供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全中心职工总人数107人,其中医务人员98人,行政管理人员7人。中心设五大系统:全科服务系统、全科团队辅助系统、全科团队医技系统、病房系统和管理系统。病房核定床位数6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4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