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琼故里:济南河综合治理全览

秦琼故里:济南河综合治理全览

【摘要】:历经若干朝代和帝王,数不清的天灾人祸,秦琼故里难以确定。今济南市地方志学会汇编材料中也有北草沟秦琼故里传说。又民间相传,北草沟是秦琼的姥姥家,秦琼在此长大。今天,在北草沟村,依然有村民自制的“秦琼故里”牌坊。时秦琼为隋将张须陀部下,可能因奔突战事未闻丧讯,故未回籍奔丧。

秦琼(?~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人。他生于仕官之家,约在25岁时,始归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任“帐内”(杂从人员)。秦琼母亲去世时,来护儿遣使吊祭,时有军吏问:“士卒死亡或家中遭丧事者极多,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来护儿答曰:“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者耶?”

秦琼是历史上气度非凡、功名卓著的显赫人物。明清时可谓家喻户晓,给其家乡历城扬了名。因此历城的秦氏都以秦琼为开宗之祖。

在历史上立下显赫战功的秦琼,故里何在?有关志书及诸家书记中,说法不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几种说法:

清乾隆《历城县志》:“秦叔宝宅在西关沙苑。”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中说:“历城南山终宫人,显贵后建府第于净池边,今五龙潭也,又有水练寨之称。墓在城东北乡,济水之阴秦家道口,至今华表、翁仲及一切石兽,完好不缺,嗣守有人。裔系孙有行以商致富者居住泺口镇。”另一说:“历城西门外,唐胡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潭西精舍在历城西门外五龙潭上,即秦琼故第旧址。”

元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记载:“闻故老说,此唐胡国公秦琼故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

清吴振棫《花宣馆诗钞》:“龙潭侧有秦叔宝祠。”

范坰《风沦集》:“秦叔宝宅在西关沙苑。”清王初桐《济南竹枝词》、董芸《广齐音》亦均云秦宅在沙苑。尹廷兰《华不注山房集》:“胡同公宅址,在铁塔(街名)西阛阓间。”

严薇青教授《济南掌故》说:“据秦氏后人说,秦琼故居,在济南市西郊大槐树一带。”

以上所提及秦琼故里有七八处之多。历经若干朝代和帝王,数不清的天灾人祸,秦琼故里难以确定。同时,秦琼故里的秦氏后裔,不可能世代不变地在一个地方,在后人的记述中,把秦琼故居和秦琼后人所居相混,也是可能的事。(www.chuimin.cn)

今济南市地方志学会汇编材料中也有北草沟秦琼故里传说。

北草沟,位于仲宫西南4.5公里,东南为先锋店,南临南草沟,北临卧虎山水库。传说这里为唐胡国公秦琼之故里,而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则有“秦琼,字叔宝……历城南山仲宫人”的记载。1970年秋,出土有春秋鲁伯大父簋等文物。又,唐代,这里曾名聚仙村。相传,因当年秦琼与尉迟恭、程咬金等好友经常在此聚会而得名,亦称草沟村。后因村中有一条大山峪将其分为两村,加方位后沿称北草沟。又民间相传,北草沟是秦琼的姥姥家,秦琼在此长大。今天,在北草沟村,依然有村民自制的“秦琼故里”牌坊。

1995年初,在济南市经七路小纬六路某银行宿舍楼施工时,发现有一石室墓葬。经市有关单位及专家研究确定,墓葬主人秦季养为唐代山东好汉秦琼之父,同时墓志铭对历城秦氏的家世、故里也有明确的记载,并认定志石的撰写人为初唐书法家虞世南。

从志文得知,墓主人为秦爱,字季养,齐郡历城人。初为参军(即掌管文书的官员)。大业十年(614)终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终年69岁。时秦琼为隋将张须陀部下,可能因奔突战事未闻丧讯,故未回籍奔丧。

秦季养之父,名方太,任北齐广宁王府记室,父子同朝为官,北周亡齐后,又同时归隐。祖父名孝达,东魏时任广年县令。

从墓志铭可知,秦琼之父、祖、曾祖三代均系魏、齐两朝的文职官员,其家世是仕官之家。长期以来,秦琼出身铁匠世家之说,当属有误。其父生于齐州历城怀智里,死后安葬于此,时作为三代皆为文职官员之家,当属于士族中的中等偏上家族。清初,秦家又开始在洛口经营盐业。盐商依附于封建王朝的专卖制度,往往可以获得稳定富足的生活。其后盐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时秦家的商居可能便由洛口,先转到西关沙苑,又到仲宫,其后在仲宫还经营了油坊和烧锅(酿酒),又在仲宫以南近处的营而庄建房置地。

早年,那些在济南安居的大户人家,在南部山区都建有居所,以修身养性,寄情山水,过着悠然风雅的生活。男人们往来于济南和南山间,而女人和孩子们有时则在南部山区长住,尤其炎热之时。若逢政局变动时期,还本着“大乱居城,小乱居乡”的古训,在南山相居。今在有关材料中还能找到当年秦氏在仲宫领修的石板路和修阁子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