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游击战争的片断回忆路我是融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融县从事地下党工作和组织抗日游击战争。这几个会议对广西的武装斗争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武工队少到5、7人,多不过30人,机动灵活,主要是打击个别恶霸、特务,支持群众斗争,发展党的组织,不过早暴露目标。突围后,改在柳江县的成团村开会,传达了香港分局对如何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根据地的指示精神。......
2024-03-31
潘承孝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南京教育部令天津的北洋大学、北平的北平大学和师范大学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一九三七年冬,山西省风陵渡失守,危及西安,当局为了学校安全起见,力劝学校南迁。一九三八年一月临大决定迁陕南,二月临大学生结队徒步由西安经宝鸡南下,教职工自己组织车辆也结队随往。到陕南后,临时大学的工学院在城固县古路坝,北平大学的理学院、文学院及师范学院在城固县,医学院在汉中,农学院在沔县(今勉县)等地的临时校址上课。
一九三八年七月重庆教育部陈立夫令西安临时大学所属各院分别成立独立院校,令在陕南的北洋工学院和北平大学工学院,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工学院,和在甘肃天水的焦作工学院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仍在城固县的古路坝,由四校原院长和胡庶华组成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原北洋工学院院长为李书田,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为张贻惠,东北大学工学院院长为王茂春,焦作工学院院长为张清琏)。筹备组组长为李书田。筹备工作实际上都由李一人主持。当时师生员工抗战情绪甚高,都想努力工作为抗战贡献力量。东工、焦工师生奉命迅速集中城固,一九三八年十月西北工学院在古路坝开学,秩序井然。不幸开学后校内流传着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例如传说焦作工学院的教师有抽大烟的,有加入青红帮的,东北工学院的教师年轻,没有教学经验,北洋工学院教师学术水平高,北洋学生程度高,又因李书田办事多少有点独断专行不与筹委会商量,并且说话中不自觉地流露出看不起焦工、东工的师生。北洋学生也有自高自大的表现,影响了团结,平大工学院师生也不直李之所为。这样逐渐形成了三校师生与北洋对立的局面。我曾劝过李书田,但他不听,对立的情绪与日俱增。大约在一九三九年二月,学生冲突起来,当时李书田不在,我听说后与北洋教授周泽书(我与他都是西工教务委员会委员)商量后,急急去现场劝阻冲突。我去平大学生一边,周去北洋学生一边,劝他们回宿舍去。正在劝导的时候,东北工学院学生结队进入现场,一时砖石齐飞,北洋学生人数少力量弱,见势不好急忙退出,避免了一次械斗。李书田回来后大怒,当晚将北洋全部学生迁到离西工院部约四里远的左家湾居住,自己也迁到左家湾办公,并下令全院停课,开除三名学生代表。这样就激起了一场大风潮。北洋老教授刘锡瑛和我都去劝过李书田,但他坚持开除学生代表,学生则不同意,这样僵持了约两个月。
一九三九年三月,李书田率领北洋学生南下,扬言在四川成立北洋工学院,但北洋教师随去者很少,南下到四川广元,重庆教育部派人到广元阻止前进。不久又令赖琏为西北工学院院长,派曾养甫(北洋大学校友)随同赖琏去广元劝导学生回陕南上课。在接受北洋学生回陕的两个条件后,学生遂即回到城固。这两个条件是:(1)三八年北洋工学院毕业班学生不发西北工学院文凭,仍发北洋工学院文凭;(2)回城固上课,但不去古路坝西工院部上课。因此北洋学生回城固后,在七星寺上课,发的是北洋文凭,从一九三八年八月以后,原北洋工学院教师虽大部分留在西工任教,但没有北洋学生了。
李书田在四川成立北洋工学院的愿望失败后,他到西康省西昌开办了一个国立西康技术专科学校,原随李书田南下的一部分北洋教师留在西康任教。李书田对恢复其北洋的努力始终坚持不渝。约在一九四三年李回到西安。一九四四年在西安成立北洋复校委员会,又得北洋校友的支持,成立北洋西安分院,并兴建一部分校舍。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抗战时迁往大后方的大学纷纷迁回原校址复校,一九四六年北洋也回天津原校址(西沽)复校。当时西北工学院因大部分师生员工来自北方,所以作出了凡愿去北洋工学院任教、任职和就读者,都可去北洋的决定。一九四六年暑假期间由刘锡瑛率领师生回到天津。
我于一九四八年八月回到天津,同年十月接受北洋大学的聘书任机械系教授。当时刘锡瑛是教务长,李书田是院长。李走后主要由刘负责校务。同年十二月天津警备司令部令北洋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于三日内腾出驻兵,被迫停课。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天津解放。同年三月在中共天津市文教部黄松龄部长的亲切关怀下,北洋大学开始复课,并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刘锡瑛任主任,我是委员之一。一九五一年,高教部令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当时校址在天津市黄纬路)合并。两校合并时,关于校名问题产生了分歧,北洋主张仍用北洋大学,而河北工学院不同意,主张用一个新校名。北洋校友坚持保持北洋原名。刘锡瑛同志认为合并是中央决定的,不要因为校名问题产生困难,影响合并工作的进行,竭力说服北洋校友放弃北洋校名,为此甚至痛哭流涕。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原北洋大学的理学院调入南开大学,航空系调入北京航空学院,矿冶系分别调入北京地质学院、钢铁学院等校,原来的北洋大学的师生分散到各校去了。以后就没有北洋大学的毕业生了。(www.chuimin.cn)
北洋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名闻中外成绩优异的中国大学。它能够办得这样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创造这所大学的创办人,如校长、教务长、院长等领导人,都是当时学识方面的有名人士,所以聘任教师极为严格,绝大多数教授是留学归来的学有专长、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因此师资队伍阵容很强,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二)教师督促严,考试严,升留级严,学生也以学校严、功课好,作一个北洋大学学生而自豪。
(三)学校教学设备较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所以教学质量高。
(四)重视外语,用英文课本,用英语讲课,用英文答题答考卷,用英文写实验报告,因此阅读外文杂志、学术论文等等非常顺利,对国外的科技进展情况也很了解。
以上是我的回忆,事隔几十年了,难免有错误之处,仅供参考。
有关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的文章
广西游击战争的片断回忆路我是融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融县从事地下党工作和组织抗日游击战争。这几个会议对广西的武装斗争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武工队少到5、7人,多不过30人,机动灵活,主要是打击个别恶霸、特务,支持群众斗争,发展党的组织,不过早暴露目标。突围后,改在柳江县的成团村开会,传达了香港分局对如何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根据地的指示精神。......
2024-03-31
茅以升北洋大学在全国大学中,是建校最早的,因而素有“老北洋”之称。到了一九二七年夏,才接受北洋大学专任教授职。我在北洋大学任专任教授时,主讲结构工程及有关各科,每星期授课二十几小时。因为在北洋军阀专政时期,全国混乱,即学校亦动荡不安。北平大学校部派谢树英先生来院协同调查起火原因,终未查明。各地北洋校友会,闻火灾消息,莫不震动,纷纷来信慰问,并表示愿为恢复大楼尽力。......
2023-10-08
红色风暴卷龙州——回忆红八军建立前后的几个片断吴西1929年9月间,俞作柏、李明瑞二人,急欲扩展势力,仓促决定反蒋。我们决定以龙州为重点,开展左江地区各县的地方工作。我们又收复了龙州。这一天,我们左江地区的部队,根据党的决定,以警备第五大队第一营和独立营等为基础,继红七军之后,龙州宣布起义,打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的红旗。......
2024-03-31
我找到当时任慈北区委书记的项耿同志,他请示县委后,要我在慈北办事处工作,负责组织抗日民众自卫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整顿、健全、扩建了各乡的抗日民众自卫大队组织,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区抗日民众自卫总队队部领导机构。敌人气焰嚣张,继续在龙头场筑据点,此时,纵队司令部来三北活动,为了打击伪中警队的反动气焰,我们配合浙东纵队警卫大队,仍在筋竹岙伏击伪中警。......
2023-08-24
周明胡章生赵平1942年12月15日,即我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胜利结束的同一天,浙东区党委发出了“关于三北地委建立双重组织”的指示,提出要加强党的秘密工作,建立党的秘密系统。浙东区党委成立之后,三北地、县各级党委也相继建立,其首要任务是配合部队开展第一次反顽战争。三北党的秘密系统直属三北地委领导,由周明经常向地委书记王仲良、组织部长黄知真汇报请示。他们能将侦察到的敌情及时向组织汇报。......
2023-08-24
1958—1959年有一段让我最难忘的时光,这期间我几次为毛主席、朱老总、刘少奇、周总理等老一代领导人演出。当时我高兴得哭了,这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第二场演出后从北戴河回津,李耕涛市长跟我说:“你要抽出时间来找你四姨王玉磬,到家里学《辕门斩子》。”演《荀灌娘》那天谢幕时,谢幕排位我并不是一号主演,是第三位。《生死牌》这个戏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在全国各地演出,反响热烈。......
2023-09-01
一北洋银元局建在天津河北大悲院故址。与此同时,两个金融组织为捍卫北洋铜元在天津市场不受侵犯,对来自各方面的金融破坏和干扰实行打击。北洋铜元发生信任危机。如1903年,京师每一银元易北洋铜元90余枚,天津则换80余枚。......
2023-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