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手必懂之假山、水景、景观小品工程

高手必懂之假山、水景、景观小品工程

【摘要】:地表径流的排放及驳岸水下部分处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的驳岸基础应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并考虑水体及驳岸外侧土体结冻后产生的冻胀力对驳岸的影响,需要将采取的管理措施在设计文件中注明。③水体表面结冰后发生冻胀,可以使驳岸向水体外侧胀裂,特别是垂直的驳岸更易发生冻胀。解决的办法是加厚驳岸,以增加抗水平荷载的承载力,或者驳岸设计成斜坡,冻胀时冰面能顺坡上滑。3)采取工程措施加固驳岸应与环境协调。

1.驳岸的作用

驳岸是一面临水的挡土墙,是支持陆地和防止岸壁坍塌的水工构筑物。驳岸的作用如下:

(1)维系陆地与水面的界限。驳岸是正面临水的挡土墙,用来支撑墙后的陆地土壤。如果水际边缘不做驳岸处理,就很容易因为水的浮托、冻胀或风浪淘刷而使岸壁塌陷,导致陆地后退,岸线变形,影响园林景观。

(2)保证水体岸坡不受冲刷。通常水体岸坡受水冲刷的程度取决于水面的大小、水位高低、风速及岸土的密实度等。当这些因素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水体岸坡不做工程处理,岸坡将失去稳定造成破坏。因而,要沿岸线设计驳岸以保证水体坡岸不受冲刷。

(3)强化岸线的景观层次。驳岸除具有支撑和防冲刷作用外,还可通过不同的形式处理,增加其变化,丰富水景的立面层次,增强景观的艺术效果。

2.驳岸与水位的关系

驳岸可分为湖底以下部分、常水位至低水位部分、常水位至高水位部分和高水位以上部分。驳岸与水位关系如图3-61所示。

(1)高水位以上部分。这部分不会被水淹没,主要受风浪撞击和淘刷、日晒风化或超重荷载,致使下部坍塌,造成岸坡损坏。

(2)常水位至高水位部分。如图3-61中的BA,属周期性淹没部分,多受风浪拍击和周期性冲刷,使水岸土壤遭冲刷淤积水中,损坏岸线,影响景观。

(3)常水位到低水位部分。如图3-61中的BC,是常年被淹部分,主要受湖水浸渗冻胀,剪力破坏,风浪淘刷。我国北方地区因冬季结冻,常造成岸壁断裂或移位。有时因波浪淘刷,土壤被淘空后导致坍塌。

(4)湖底以下部分。如图3-61中的C以下部分,是驳岸基础,主要影响地基的强度。

978-7-111-50545-7-Chapter03-108.jpg

图3-61 驳岸与水位关系

3.驳岸的造型

按照驳岸的造型形式可将驳岸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各造型特点见表3-31。

3-31 驳岸的造型

978-7-111-50545-7-Chapter03-109.jpg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0.jpg

图3-62 规则式驳岸(扶壁式)

注:扶壁式驳岸构造要求:

1.在水平荷载时B=0.45H;在超重荷载时B=0.65H;既有水平又有道路荷载时B=0.75H

2.墙面板、扶壁的厚度≥20~25cm;底板厚度≥25cm。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1.jpg

图3-63 规则式驳岸(浆砌块石)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2.jpg

图3-64 混合式驳岸

4.常见的驳岸

园林中常见的驳岸见表3-32。

3-32 园林中常见的驳岸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3.jpg

(续)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4.jpg

5.驳岸设计

(1)设计要求。

1)素土驳岸设计。岸顶至水底坡度小于1者应采用植被覆盖;坡度大于1者应有固土和防冲刷的技术措施。地表径流的排放及驳岸水下部分处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一般土筑的驳岸坡度超过1时,为保持稳定,可用各种形状的预制混凝土块、料石和天然山石铺墁,铺墁的形式可以有各种花纹,也可留出种植孔穴,种植各类花草。驳岸顶部一般都较附近稍高,使地表水向河湖的反方向排水,然后集中排入洞内。排水设施有的用水簸箕、有的用管沟,主要是为了防止对驳岸的冲刷。如果地表水需要进行防污、防沙处理则不在此列。

2)人工砌筑或混凝土浇筑的驳岸。寒冷地区的驳岸基础应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并考虑水体及驳岸外侧土体结冻后产生的冻胀力对驳岸的影响,需要将采取的管理措施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我国冬季土层冻结的寒冷地区,水体驳岸极易受冻胀的破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基础受冻胀后使整个驳岸断裂,故整个基础必须设在冰冻线以下。

②基础以上及其附近部分发生冻胀后使驳岸向水体方向挤胀,造成断裂,所以驳岸的铺墁砌筑不能用吸水性强的材料,铺墁砌筑的后方也需要填垫滤水的粒料,如砂石、焦渣等。

③水体表面结冰后发生冻胀,可以使驳岸向水体外侧胀裂,特别是垂直的驳岸更易发生冻胀。解决的办法是加厚驳岸,以增加抗水平荷载的承载力,或者驳岸设计成斜坡,冻胀时冰面能顺坡上滑。北京有的公园采取破冰的方式以避免水体表面冻结对垂直形式驳岸的冻胀威胁,即隔一定时间,将靠近驳岸的冰面打碎,形成约1m宽的沟,使冰面离开驳岸,该方法简单易行;也有用循环水不断浇洒在靠近驳岸部分,使水面在一段距离内不结冰或只结薄冰。

3)采取工程措施加固驳岸应与环境协调。采取工程措施加固驳岸,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均应与环境协调。驳岸的形式很多,对园林景观影响很大。设计时应着眼于园林特点,与园林环境协调,有别于一般的水库或其他水下构筑物。

(2)驳岸的平面位置。驳岸的平面位置可在平面图上以造景要求确定。技术设计图上,以常水位显示水面位置。整形驳岸,岸顶宽度一般为30~50cm。如果设计驳岸与地面夹角小于90°,则可根据倾斜度和岸顶高程求出驳岸线平面位置。

(3)驳岸高程的确定。岸顶的高程应比最高水位高出一段距离,以保证水体不致因风浪冲涌而上岸,应高出的距离与当地风浪大小有关,一般高出25~100cm。水面大,风浪大时,可高出50~100cm;反之,则小一些。

从造景的角度讲,深潭边的驳岸要求高一些,显出假山石的外形之美;而水清浅的地方,驳岸要低一些,以便于水体回落后露出一些滩涂与之相协调。为了最大限度节约资金,在人迹罕至,但地下水位高,岸边地形较平坦的湖边,驳岸高程可以比常水位高得不多。

(4)驳岸的横截面设计。驳岸的横截面图是反映其材料、结构和尺寸的设计图。驳岸的基本结构从下到上依次为基础、墙体、压顶。由于压顶的材料不同,驳岸又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类型。以条石或混凝土压顶的驳岸称规则式驳岸。其规整、简洁、明快,适宜于周围为规整的建筑物,或在营造明快、严肃等氛围时应用。以山石压顶的驳岸为自然式驳岸,适宜于湖岸线曲折、迂回,周围是自然的山体等,或在营造自然幽静、闲适的气氛时应用。

6.驳岸施工

(1)一般规定。

1)严格管理,并按工程规范严格施工。

2)岸坡施工前,一般应放空湖水,以便于施工。新挖湖池应在蓄水之前进行岸坡施工。属于城市排洪河道、蓄洪湖泊的水体,可分段围堵截流,排空作业现场围堰以内的水。选择枯水期施工,如枯水位距施工现场较远,也不必放空湖水。

3)岸坡采用灰土基础时,以干旱季节施工为宜,否则会影响灰土的凝结。浆砌块石施工中,砌筑要密实,要尽量减少缝穴,缝中灌浆务必饱满。浆砌石块缝宽应控制在2~3cm,勾缝可稍高于石面。

4)为防止冻凝,岸坡应设伸缩缝并兼作沉降缝。伸缩缝要做好防水处理,同时也可采用结合景观的设计使岸坡曲折有度,这样既丰富岸坡的变化,又减少伸缩缝的设置,使岸坡的整体性更强。

5)为排除地面渗水或地面水在岸墙后的滞留,应考虑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可等距离分布,平均3~5m可设置一处。在孔后可设倒滤层以防阻塞,如图3-65所示。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5.jpg

图3-65 岸坡墙孔后的倒滤层

(2)砌石驳岸。砌石驳岸是指在天然地基上直接砌筑的驳岸,埋设深度不大,但基址坚实稳固。如块石驳岸中的虎皮石驳岸、条石驳岸、假山石驳岸等。此类驳岸的选择应根据基址条件和水景景观要求确定,既可处理成规则式,也可做成自然式。

1)构造。常见的砌石驳岸构造包括基础、墙身和压顶三部分,如图3-66所示。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6.jpg

图3-66 砌石驳岸结构示意图

①基础是驳岸承重部分,它将上部荷载传给地基,故要求坚固,埋入湖底深度不得小于50cm;宽度B则视土壤情况而定,砂砾土为(0.35~0.4)h,砂壤土为0.45h,湿砂土为(0.5~0.6)h,饱和水壤土为0.75h。如图3-67所示。

②墙身处于基础与压顶之间,承受压力最大,包括垂直压力、水的水平压力及墙后土壤侧压力,故需具有一定的厚度,墙体高度要以最高水位和水面浪高来确定,岸顶应以贴近水面为好,便于游人亲近水面,并显得蓄水丰盈饱满。

③压顶为驳岸最上部分,宽度为30~50cm,用混凝土或大块石做成,具有增强驳岸稳定性,美化水岸线,阻止墙后土壤流失的作用。

如图3-68所示是重力式驳岸结构尺寸图,与表3-33配合使用。整体式块石驳岸迎水面常采用1∶10边坡。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7.jpg

图3-67 重力式驳岸结构尺寸

3-33 常见块石驳岸尺寸选用表 (单位:cm)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8.jpg

如果水体水位变化较大,即雨季水位很高,平时水位很低,为了岸线景观优美,则可将岸壁迎水面做成台阶状,以适应水位的升降。

2)施工程序。砌石驳岸的施工程序见表3-34。

3-34 砌石驳岸的施工程序

978-7-111-50545-7-Chapter03-119.jpg

(续)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0.jpg

砌石驳岸结构做法如图3-68~图3-72所示。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1.jpg

图3-68 驳岸做法(一)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2.jpg

图3-69 驳岸做法(二)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3.jpg

图3-70 驳岸做法(三)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4.jpg

图3-71 驳岸做法(四)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5.jpg

图3-72 驳岸做法(五)

(3)桩基驳岸。桩基是我国古老的水工基础做法,在水利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直至现在仍是常用的一种水工地基处理手法。当地基表面为松土层且下层为坚实土层或基岩时最宜用桩基。其特点是:基岩或坚实土层位于松土层下,桩尖打下去,通过桩尖将上部荷载传给下面的基岩或坚实土层;若桩打不到基岩,则利用摩擦桩,借摩擦桩侧表面与泥土间的摩擦力将荷载传到周围的土层中,以达到控制沉陷的目的。

桩基驳岸由桩基、卡当石、盖桩石、混凝土基础、墙身和压顶等几部分组成,如图3-73所示。卡当石是桩间填充的石块,起保持木桩稳定的作用。盖桩石为桩顶浆砌的条石,作用是找平桩顶以便浇灌混凝土基础。基础以上部分与砌石驳岸相同。

(4)竹篱驳岸、板墙驳岸。竹桩、板桩驳岸是另一种类型的桩基驳岸。驳岸打桩后,基础上部临水面墙身由竹篱(片)或板片镶嵌而成,适于临时性驳岸。竹篱驳岸造价低廉,取材容易,施工简单,工期短,能使用一定年限,凡盛产竹子的地方都可采用。施工时,竹桩、竹篱需要涂上一层柏油防腐。竹桩顶端于竹节处截断以防雨水积聚,竹片镶嵌直顺紧密牢固,如图3-74和图3-75所示。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6.jpg

图3-73 桩基驳岸结构示意图

由于竹篱缝很难做得密实,这种驳岸不耐风浪冲击、淘刷和游船撞击,岸土很容易被风浪淘刷,造成岸篱分开,最终失去护岸功能。因此,这类驳岸适用于风浪小,岸壁要求不高,土壤较黏的临时性护岸地段。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7.jpg

图3-74 竹篱驳岸

978-7-111-50545-7-Chapter03-128.jpg

图3-75 板墙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