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原理:统一与变化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统一与变化

【摘要】:①利用次要部位与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以从属关系求统一。图3-76意大利庞贝的露天剧场另外也可运用形状的协调来统一。

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设计外观,也不是简单地罗列使用功能,而是把环境中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和复杂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必须将平面、立面和功能、视觉效果统一起来。

3.4.1.1 平面的统一与变化

基本的一类统一为平面形状的统一。任何简单的、容易认识的几何形都具有统一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单体都是统一的整体,而属于这个平面内的景观元素,无论是植物、装置、设施还是构筑物,自然被具有控制能力的几何平面统一在其中。

平面设计必须考虑使用功能,合理的功能空间是各方面统一的前提,包括同一空间内功能上的统一和功能表面的统一。同一空间内功能上的统一就是在空间组织上将设施及场地集中在一起,如商业步行街就是将同类型的商铺放在一起,形成花店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电器一条街等(图3-72)。同一空间内功能表面的统一是指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与环境景观的外观统一。

上海豫园属于江南园林,但与苏州、无锡等地有所不同。上海人多地少,必须充分利用空间手法。豫园的特点是分景布局,采用隔墙将整个园区隔成五个景区,让人觉得可供游玩之处众多。另外,豫园为了让人不因看到围墙而产生封闭感,特意将围墙做成龙墙,形态丰富,不但消除了被围之感,而且墙也成了园中一景(图3-73)。

图3-72 日本餐饮一条街

图3-73 豫园龙墙

每个境的性格常常是由环境中设施的功能所决定的。很明显,设计师不能把娱乐公园设计得像庄重的教堂那样,也不能把住宅设计得带有剧院或工业建筑的气质。因此,功能表面的统一要求设计师除了具有在环境景观中表现情绪特点的能力,还必须对空间类型具有某种情绪上的共识。

3.4.1.2 风格的统一与变化

环境艺术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不同的景观元素和设施组织起来而又呈现协调统一的效果。在设计中,对景观元素和设施采用同一几何形状也很难完全达到协调的目的,尽管如此,设计时还需要强调统一。

①利用次要部位与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以从属关系求统一。其一,利用向心的平面布局以及能够衬托主体的景观元素来组成环境,这些因素能够把视线凝聚在主体上,突出主体的地位。特别是在纪念性的和庄重的环境中,可通过强调主体极端重要的地位,来加强其统一感和权威感。其二,通过表现形式的内在趣味性使外观取得控制地位。例如高的比矮的更容易吸引视线,弯的比直的更引人注目,暗示运动的要素(如过道、大门、台阶和楼梯等)比处于静止的要素更富有趣味性。突出建筑主体的支配地位是城市环境景观达到统一的重要原则(图3-74、图3-75)。

图3-74 自动扶梯下面采用统一的灯光装饰

图3-75 日本建筑外立面的楼梯呈现统一感

②通过将景观中不同元素的细部和形状协调一致,来体现环境整体的统一性。许多环境景观布置得杂乱无章,就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控制要素。例如形状大体上与主体相同(或相似)而尺寸较小的景观元素,在环境中作为附属元素,能够使景观完整统一。在某些建筑物中,如意大利庞贝的露天剧场[1],那里每一件物品都从属于总体的一般形状,所有较小的部位均从属于某些较重要的或占支配地位的部位(图3-76)。

图3-76 意大利庞贝的露天剧场

另外也可运用形状的协调来统一。假如一个环境中很多元素采用同一种几何形状或符号,如圆形在地面、装置、设施等造型中出现,它们给人的几何感受一样,那么它们之间将有一种完美的协调关系,这就有助于使环境产生统一感。此外,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可以贯彻到环境中各个层面中,形成环境的整体性,产生更强烈的统一感。

3.4.1.3 色彩和材料的统一与变化

与用形状的协调来统一紧密相关的是用色彩来统一。环境艺术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正确选择植被和表面装饰材料即可获得主导色彩,而且这常常是统一和协调的唯一方法。

表面装饰材料的色彩对比,也能产生一种戏剧性的统一效果。但要有个前提,对比应该是重点点缀,而不要导致对比色彩或材料在趣味上产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