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FY-2F的24h降水估计产品为数据源,计算出各年1—12月的逐月降水量,经过数据校正、裁剪后,即可获得流域的月降水分布图。研究发现尽管某些站点个别月份的降水估测值存在较大误差,基于FY-2F的降水估计结果仍然可以表达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是较为理想的降水产品。......
2023-09-17
3.4.1 大口径降水管井设计
1.管井结构
当挖到基坑-2.0m时设置降水管井,共布设4排,其中北侧2排,每排5眼管井,南侧2排,每排设4眼管井,计14眼管井。四周井距离基坑壁不大于7m,井间距10~15m,呈方格网布设。设计成井深度26m,成孔直径600mm,井管采用无砂水泥滤水管,水泥管内径300mm,外径388mm,底部设沉淀管2m,水位以下(4.5m以下)至沉淀管以上为水泥滤水管。滤料为1~3mm石英砂砾料。禁止用石末或石子作滤料。
2.基坑涌水量估算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尺寸,结合工程类似经验,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附录F,按均质含水层潜水—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远离边界条件进行计算。
Q=1.366K(2H-M)M-h2/log(1+R/r0)
其中
H=30-2.5=27.5(m)
M=30-19.5=10.5(m)
h=26-9.1=17.1(m)
式中 Q——基坑总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取5m/d;
R——降水影响半径,对承压水水含水层R=178.9m;
r0——对不规则基坑等效半径r0=40.6m。
把以上数据代入得:
Q=1631.6m3/d
3.单井涌水量确定
根据郑州东区的地层特点,单井出水量一般为20~30m3/h,但从降水的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降水要确保水位降至底板下1.0m以上;另一方面,又不能因过大出水量及过大降深导致基坑周边临近建筑物和道路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井出水量不宜过大,根据郑州东区多年降水经验,设计单井出水量一般为5~10m3/h。
3.4.2 自渗井设计
自渗井分为以下两种。
(1)大口径自渗井(不下井管)。当挖到基坑-2.0m时设置。设计口径300mm,井深19m,不下井管,以穿透第⑨层粉细砂为准。布置在降水管井之间及四周近基坑边壁处,井间距一般为10m。钻至设计深度后要求冲孔换浆彻底,填入直径3~5mm砾料作为渗水通道,这样可将上部潜水或上层滞水通过渗水通道导入下部砂层,达到疏干上层水目的。
图2 郑州东区某软土基坑降水管井、自渗井、轻型井点及观测孔布置示意图
1—大口径降水管井,井深26m;2—大口径自渗井(不含井管)井深19m,连通上层潜水与下层承压水;3—小口径观测孔:观测上部潜水及上层滞水,孔深16m;4—大口径自渗井,井深8.0m,井管外径φ388mm,疏干上部潜水;5—轻型井点,安装在电梯井附近
(2)大口径自渗管井。当挖到基坑底部-8.5m时局部地层较黏降水异常地段采用。开挖至基坑底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浅管井,设计管井结构同降水管井,钻至设计深度后安装外径388mm的水泥滤管,井深一般不穿透第⑨层粉砂,目的是将上部潜水或上层滞水依靠其自渗能力通过滤管导入该管井中并随时抽走井筒中积水,以此达到疏干上层水目的。
3.4.3 局部地段轻型井点布设
开挖至基坑底-8.5m时沿电梯井位置布置。每套QPD-60轻型井点设备控制长度30m,井点管间距1.5m。
3.4.4 观测孔设计
在基坑四周布置10眼观测孔,设计孔深16m,井径150mm,内置直径10mm塑料管,底部打眼包网缠丝,环状间隙内填入1~2mm粗砂。
上述水泥管井、大小口径自渗井、观测孔在基坑中的布置情况见图2。
有关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 第七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的文章
以FY-2F的24h降水估计产品为数据源,计算出各年1—12月的逐月降水量,经过数据校正、裁剪后,即可获得流域的月降水分布图。研究发现尽管某些站点个别月份的降水估测值存在较大误差,基于FY-2F的降水估计结果仍然可以表达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是较为理想的降水产品。......
2023-09-17
其计算公式为图1-3均质含水层潜水(无压)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简图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基坑近河岸;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基坑靠近隔水边界2.均质含水层潜水(无压)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图1-4]。......
2023-08-29
经验公式法和解析法因简单而得到工程界的广泛使用,但是其是否适合于地下油库涌水量的预测仍有待进一步验证。这种认识与大多数经验法、解析法采用的洞库边墙上存在降落漏斗假定不符合。因此,使用经验法和解析法估计洞库涌水量存在假定不成立的问题。由此可见,注水运行可以有效控制渗入洞库的涌水量。......
2023-06-28
排水口宜设在远离建(构)筑物的低洼地点并应保证排水畅通。7)施工降水期间,应设专人对临近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与变位进行监测,遇异常征兆,必须立即分析原因,采取防护、控制措施。8)对临近建(构)筑物的排降水方案必须进行安全论证,确认能保证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稳定,方可进行排降水施工。......
2023-08-23
上、下游主排水孔是控制坝基扬压力的关键措施。涌水量长期过大可能导致坝基产生渗透变形。其原因是上游主排和第一辅排的排水量大,坝基扬压力降低值大。图8.9为坝基排水孔不同涌水量与坝基总扬压力关系。......
2023-06-28
上游主排和第一辅助排水孔的单孔涌水量较大,为防止单孔涌水量过大引起坝基产生渗透变形现象,需要对这两个部位的排水孔涌水量进行人为控制。采取上述调控方式条件下的坝基总扬压力值为47209.293kN,是设计扬压力值49412.447kN的95.54%,由此可见,调控后的坝基总扬压力满足设计要求。图8.11流量调控下的坝基扬压力分布......
2023-06-28
图8.10坝基扬压力与排水孔涌水量关系由图8.10可知,排水孔涌水量与夹层中最大水力梯度值呈线性关系。依据图8.10拟合得到的坝基夹层最大水力梯度与排水孔涌水量之间的关系式分别如下:上游主排水孔单孔涌水量与坝基水力梯度关系第一辅助排水孔单孔涌水量与坝基水力梯度关系第二辅助排水孔单孔涌水量与坝基水力梯度关系下游主排水孔单孔涌水量与坝基水力梯度关系式中:q为排水孔单孔流量;i为坝基水力梯度。......
2023-06-28
当隧洞穿越松散含水层,或穿越饱水断层破碎带,或穿越含水的岩溶洞穴时,必须对隧洞进行涌水预测。即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已知的地区与隧道所在的未知区对比,估算出隧道涌水量,即为水文地质类比法。水均衡法是根据水均衡原理,查明隧道施工期水均衡各收入、支出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施工段的涌水量。......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