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港胞周敏国及其姐姐助学敬老实录

港胞周敏国及其姐姐助学敬老实录

【摘要】:港胞周敏国先生和姐姐周月琴女士就是这众多乡贤中的佼佼者。1992年,周月琴、周敏国姐弟俩得知家乡大中学校舍破旧、设施落后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捐资为家乡教育出力。2002年,周先生夫妇与其姐周月琴女士捐资210万人民币为故乡建造了一座庭院别墅式的敬老院,每个房间都添置了一台大彩电。2003年1月,周敏国夫妇特地委托区侨办干部专程到枫林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春节慰问金。两年来,周先生夫妇仅给敬老院老人送去慰问金就达5万元。

■ 李传典

素有浙东侨乡美誉的大碶,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镇。这里有一条清清的河流横穿古镇而过,蜿蜒东去流归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那柔软的双臂把小镇紧紧拥在怀中,千百年来滋润养育着两岸的子民。她就是侨乡的母亲河——岩河。如今镇上有近2500个海外“三胞”,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慷慨解囊,支持家乡的现代化建设,这种“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的义举,一如流淌不息的岩河水深情永驻。

港胞周敏国先生和姐姐周月琴女士就是这众多乡贤中的佼佼者。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姐弟俩在家乡捐助500万元人民币用来兴办教学、敬老、基础建设等各种公益事业,为侨乡的繁荣和美丽书写下了新的篇章,堪为故乡人民之楷模。

姐弟俩祖籍北仑大碶前宋村河西桥。弟弟敏国生于1943年,约6岁入前宋养正小学就读,后入灵山学校学习,14岁时去香港机械。出洋航海,参加航运事业。不久经营商业,终因其渊博的学识、敏锐的头脑和卓著的眼光而渐露头角,成为商界一把好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周先生在香港创建了香港天宝实业公司,任董事长。20世纪80年代始,周先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到深圳投资兴业,在祖国内地再造辉煌,事业日渐兴旺发达。

自小喝着岩河水成长的姐弟俩并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对家乡一直怀有特殊的深厚感情。周先生一谈起家乡,就显得很激动,习惯地用手扶一扶架在鼻梁上的金边眼镜,深情地说:“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人都是有根有情的,我常在梦里回到儿时,回到灵山学堂,回到清清岩河旁……”简短的话语,可以看出家乡的一山一水在先生心中的沉重分量,也让我们触摸到赤子那一颗滚烫的心。

1992年,周月琴、周敏国姐弟俩得知家乡大碶中学校舍破旧、设施落后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捐资为家乡教育出力。姐弟俩捐资100万元修建了以他们父母名字命名的周禹满教学楼、贺孝仁科学馆,为学校添置了价值约40万元人民币的教学仪器设备,建立了有40余座位的计算机教室,提高了学校现代化水平。姐弟俩这种爱国爱乡的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求实精神,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每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骄人,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同时,姐弟俩捐资10万元给邬隘中学(灵山学堂前身)作奖学金,激励家乡学子积极进取。捐资30万元兴建前宋村文化宫,极大地促进了家乡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

※坝头社区前的小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姐弟俩时刻惦记着家乡老人的生活。2002年,周先生夫妇与其姐周月琴女士捐资210万人民币为故乡建造了一座庭院别墅式的敬老院,每个房间都添置了一台大彩电。这不仅帮助政府改善了众多孤寡老人的居住条件,而且标志着大碶镇的老龄事业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据区侨办负责人介绍,姐弟俩每次来故乡都不忘到敬老院去看看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老人发红包。有一次,听说小港镇枫林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生活比较艰苦,他们也慷慨解囊。2003年1月,周敏国夫妇特地委托区侨办干部专程到枫林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春节慰问金。这些孤寡老人第二次接到与自己素不相识的周敏国先生的拜年礼物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好人长命百岁,好人长命百岁!”平凡的话语,道出了老人们心中最真的感激和最良好的祝愿。两年来,周先生夫妇仅给敬老院老人送去慰问金就达5万元。

“夕阳霞更艳,岩河水蜜甜。他乡不忘家,殷殷桑梓情。”周月琴、周敏国姐弟俩情系故乡,惠泽桑梓的一片真情,定会长留在家乡人民的心中,定会永远铭刻在侨乡光辉的史册上,如日月之辉,永昭乡人,如岩河之水,万代流芳!

(文载2004年《侨乡文艺》总第43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