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南进士及第始于何代何人

海南进士及第始于何代何人

【摘要】:但隋及唐三四百年间,海南全境无人通过进士考试及第得官,这反映了其时海南文化教育尚未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据此记述,似乎可以断定陈孚为宋仁宗时期海南中进士的第一人。显然,唐胄对上述史料虽持怀疑态度,但在没有其他史料可以推翻上述记载的准确性以前,海南进士及第的第一人还应以北宋大观三年的儋州人符确为准。另有的学者引用苏轼《居儋录》称黎子云等儋人为“进士”,遂认为北宋哲宗以前,海南已有进士及第者,则是误解。

进士考试是封建朝廷抡选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始于隋炀帝。但隋及唐三四百年间,海南全境无人通过进士考试及第得官,这反映了其时海南文化教育尚未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至宋仁宗庆历年间,朝廷下诏天下郡县都要设立学校,海南开始重视教育,学者开始留心科举考试。据《正德琼台志》载,当时的琼州知州宋守之(一作贯之)于政务之余,亲自到先圣庙教诸生读五经,并创建“尊儒亭”,自此以后,“琼人始知向学”“向学”的结果是有诸生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据《琼台志·名贤》载:“陈孚,琼山人,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得官以归。由是乡人慕之,始喜习进士业。琼人举进士,本孚始。”这是明代唐胄的记述。但其出处似应本自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如下记述:“陈孚,郡士也。从太守建阳宋公贯之学得官以归,自是琼人始喜习进士业,近岁有数人得进士出身者,自孚始也。”

据此记述,似乎可以断定陈孚为宋仁宗时期海南中进士的第一人。然而据其他史实推测,此论仍不可立断。

因为《舆地纪胜》云“有数人得进士出身”并不能表明这些人都通过了进士考试登榜及第。有的“进士出身”是由于特殊情况被恩赐的。如咸淳二年,琼州教授蒋科移建“御书阁”,沈翥作记称:“时有一夷人得锦臂绦,上仁皇,御书赐及第进士。”按沈翥的记述,此“夷人”应为海南人,但他的进士身价显然未经考试,所以不能算数。《宋史·选举志》载,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除正式录用吕蒙正等进士考试及第者外,“又阅贡籍,得十举以上至十五举进士诸科一百八十馀人,并赐出身。九经七人不中格,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这些屡考不第甚至年老者,均可因皇帝的恩赐得“进士出身”。而唐胄所言“琼人举进士本孚始”,这里的“举进士”只能说明陈孚曾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也不能说明他进士及第。按宋代科举制度,参加考试的举子应于当年秋季应乡试,及格后,按录取名额于冬季报礼部(即发解),再于次年春参加礼部组织的省试(会试)。有些年份还得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即省试后的复试),在这省试或殿试中考试及格才能算进士及第。“举进士”就是由乡试合格后报往礼部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过程。如上引《宋史·选举志》中的所谓“十举以上至十五举进士”说的就是这种多次被“举进士”的情况。因为这一点,唐胄也没有把陈孚当作海南“进士及第”的第一人。他认为绍定年间的陈应元才是第一人。他的《琼台志》记载,南宋度宗咸淳八年,琼州立《进士题名碑》于贡院锦衣堂,首第一名即陈应元。

但据万历本《儋州志》等史料记载,北宋大观三年己丑,儋州高麻都人符确登贾安宅榜,官至承议郎,守韶、化二州。绍兴二十四年甲戌,昌化人赵荆登张孝祥榜,官至朝奉郎,判高、钦二州。按此二人进士及第的年代,早出陈应元100 多年。这条史料是否可靠,当然可以进一步证实,但唐胄本人也并未回避。他在按语中也引《方舆志》等史料作为参考,又引元代雷德高《昌化学记》“大观、宣和间已有登名春官(即进士及第得官)至二千石,如符确、赵荆者”。显然,唐胄对上述史料虽持怀疑态度,但在没有其他史料可以推翻上述记载的准确性以前,海南进士及第的第一人还应以北宋大观三年的儋州人符确为准。明清以来的学者也大都同意这一说法。

另有的学者引用苏轼《居儋录》称黎子云等儋人为“进士”,遂认为北宋哲宗以前,海南已有进士及第者,则是误解。按宋代,凡是读书人习举子业,参加士考试的,一般都尊称为“进士”。如姜唐佐,琼山人,曾从苏轼学。据《琼台志·乡举》记载,他并未中过进士,但苏轼的弟弟苏辙却在《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诗叙》中称:“予兄子瞻谪居儋耳,琼州进士姜唐佐往从之游……”类似例子甚多,不必赘述。

(2001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