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设计色彩属性与组成-明度、彩度与色相

设计色彩属性与组成-明度、彩度与色相

【摘要】:色彩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方面的属性。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色相是色彩的外在性格的体现,是其华美的肌肤。色彩语言的丰富性,主要靠色相对比来表现。图1-23孟塞尔色立体图1-24孟塞尔色相的标定系统(三)色彩组成1.基本色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

(一)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

我们能见到的色彩多种多样,有鲜艳的、有柔和的、有明亮深重不同的色彩。色彩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方面的属性。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伊顿色相环如图1-16所示。

色彩的分类及属性(主讲:姜芹副教授)

图1-16 伊顿色相环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前者如黑、白、灰;后者如红、黄、蓝等七彩。

有彩色是指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无彩色没有彩调。

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为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特征值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明度、彩度确定色彩的状态。明度和色相合并为二线的色状态,称为色调。有些人把明度理解为色调,这是不全面的。

色彩属性训练及意义汇总如图1-17所示。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光由于波长、频率的不同而形成的特定色彩性质。它是色彩的相貌特征。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黄、绿、蓝等不同特征的色彩,给予不同的名称。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色相是色彩的外在性格的体现,是其华美的肌肤。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间加一至两种中间色,其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红橙、橙、黄橙、黄、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红紫。

图1-17 色彩属性训练及意义汇总

这十二色相的彩调变化,在光谱色感上是均匀的。如果进一步再找出其中间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色相。如果再把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诸色带圈起来,在红和紫之间插入半幅,构成环形的色相关系,便称为色相环。基本色相间取中间色,即得十二色相环,再进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环。在色相环的圆圈里,各彩调按不同角度排列,则十二色相环每一色相间距为30°,二十四色相环(见图1-18)每一色相间距为15°。

图1-18 二十四色相环

在不同的光源下,色相给人们视觉上的特定感觉不同。

色相的作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色彩的心理作用、色彩的情感表达,等等。色彩语言的丰富性,主要靠色相对比来表现。

2.明度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是指同一物象在不同光源作用下会有色相变化和明暗程度上的色彩变化,而人们的视觉首先是对色彩明度较高的色相产生反应。例如,红、黄、蓝三原色放在一块灰色的板面上,在同等距离下,人们的视线首先看到的是黄色,其次看到的是红色,最后看到的是蓝色,这是由人们眼球中杆体细胞对明暗的反应造成的。人类眼球中杆体细胞与锥体细胞的数量比大约是4∶1,所以人们对明度变化(见图1-19)反应强烈,色彩明度较亮的称为高明度,较暗些的称为低明度。

明度推移如图1-20所示。

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渐变过程。在有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紫色是明度最低的色,处于光谱的边缘。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

明度涉及色彩“量”方面的特征。色彩间的明度关系是构成亮、灰、暗色调的基础,色彩的层次感、体积感、空间感、重量感、软硬感主要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实现。

3.纯度

纯度——色彩的纯净度或称饱和度。纯度也称彩度,指色彩的鲜艳度、鲜灰程度。一种色相彩调,有强弱之分。拿正红来说,有鲜艳无杂质的纯红,有涩而像干残的“凋玫瑰”,也有较淡薄的粉红。它们的色相都相同,但强弱不一,一般称为色品。纯度常用高低来表述:纯度越高,色越纯,越艳;纯度越低,色越涩,越浊。纯色是纯度最高的一级。

图1-19 明度变化

图1-2 0明度推移

在色彩中,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橙、黄、紫等色属纯度高的色相,蓝色则属纯度低的色相。任何一种色相在未与其他色相混合调配前,其纯度比两色相混合调配后的色相要纯净。例如,用红色系列中的朱红与蓝色混合调配,可以调配出一系列纯度不同的色相。

纯度色调变化如图1-21所示。书籍装帧如图1-22所示。

图1-21 纯度色调变化

图1-22 书籍装帧

在色立体中,表示纯度,一般用水平横轴,以无彩色竖轴为点,在色相环某一色相方向伸展开去,按纯度由低至高分若干级,PCCS制分九级,以S为其标度单位,最低为1S,最高为9S。离无彩色竖轴远则纯度高,端点便是纯色,也是光谱上该色之色相。

纯度是这样分级的:按纯度的亮度,寻找其对应的灰调,分九等份(依感觉),逐一加入纯色中,同时逐一扣除纯色的一份,于是得到纯色的八个连续的纯度。通俗的分法,与九级纯度相对应,用高、略高、中、略低、低等五级来表示。

(二)立体色标

我们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组织起来,选择由下而上地观看,可见在每一横断面上的色标都相同,上横断面上的色标较下横断面上色标的明度高。再用黑、白、灰作为中心轴,由中心向外,使同一圆柱上色标的纯度都相同,且外圆柱上的纯度比内圆柱上的纯度高。再对比中心轴向外的色标,可以看见每一纵断面上色标的色相都是相同的,使不同纵断面的色相不同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自环中心轴依顺时针顺序而列,这样就把数以千计的色标严整地组织起来,成为立体色标。影响较大的立体色标是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如图1-23所示,孟塞尔色相的标定系统如图1-24所示。

图1-23 孟塞尔色立体

图1-24 孟塞尔色相的标定系统

(三)色彩组成

1.基本色

一个色环通常包括12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它们是最基本的色彩群。

三原色(见图1-25)是基本色,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是原始的“母色”。三原色分:①色光的三原色,即红、绿、蓝;②色料的三原色,即红、黄、蓝。

2.间色

用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到的新色称为间色(见图1-26)。红、黄色混合得到橙色,红、蓝色混合得到紫色,黄、蓝色混合得到绿色。原色等量混合得到橙、紫、绿三种标准色。如果改变原色的比例,所得的间色就发生变化。而三种原色和三种标准色的间色,是六种最纯正的颜色,它们接近太阳光谱上的标准色,所以它们被称为标准色。

图1-25 三原色

色彩的类别(主讲:范维权副教授)

3.复色

复色是指用任意两个间色相混合,或者用一种原色与不含有这种原色的间色混合得到的新色。这样不同的颜色比例相互混合,可产生上万种色彩。它们是构成画面的主要色彩。

4.近似色

近似色是指差别很小,同一成分很多,双方很接近、很相似的颜色。用近似色的色彩主题可以实现色彩的融合,与自然界中能看到的色彩接近。

5.互补色

互补色是色相环中位置相对的颜色,这两种色互为补色(见图1-27)。想使色彩强烈突出时,选择互补色比较好。

6.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见图1-28)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选择一种颜色,就会发现它的互补色在色相环的另一边,使用互补色那一边的一种或多种颜色即分离补色。

图1-26 间色

图1-27 互补色

图1-28 分离补色

7.组色

组色(见图1-29)是色相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

色彩的软硬感如图1-30所示,色彩的进退感如图1-31所示,色彩的胀缩感如图1-32所示。

图1-29 组色

图1-30 色彩的软硬感

图1-31 色彩的进退感

图1-32 色彩的胀缩感

(四)课题案例展示(课题制作中融入了传统元素)

图1-33为色彩三属性综合推移设计——《花卉》,图1-34为色彩三属性综合推移设计——《火凤》,图1-35为色彩三属性综合推移设计——《射日》,图1-36为色彩属性的明度变化——《狂野的海浪》。

图1-33 色彩三属性综合推移设计——《花卉》

图1-34 色彩三属性综合推移设计——《火凤》

图1-35 色彩三属性综合推移设计——《射日》

图1-36 色彩属性的明度变化——《狂野的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