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士会归国计策实施成功

士会归国计策实施成功

【摘要】:乃使魏寿余④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⑤履士会之足于朝:魏寿余在秦国朝廷上见到士会,悄悄踩一下士会的脚作暗示。此为以过河接收降邑为由让士会与自己先走。⑨“妻子为戮”三句:士会已知魏寿余之意,但怕归晋后妻子儿女被秦杀掉,故有此言。于是晋国派魏寿余假装率领魏地人叛变,以诱骗士会回国。秦康公派士会去。秦国人送回了士会的妻子儿女。士会留在秦国的家属,便以刘为氏。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

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

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

——《文公十三年》

注 释

①六卿:晋国三军将佐。诸浮:晋国都城外近郊之地。

②旧勋:指贾季之父狐偃曾有大功。

③知:通“智”。

④魏寿余:毕万之后,魏为封邑。

⑤履士会之足于朝:魏寿余在秦国朝廷上见到士会,悄悄踩一下士会的脚作暗示。

⑥东人:河东人,即晋国人。此暗指士会。晋人在秦而能与魏地官员说话者,只有士会。二三有司:指魏地的官吏。

⑦先:先渡河到魏地。此为以过河接收降邑为由让士会与自己先走。

⑧背其言:指晋人食言不放回士会。

⑨“妻子为戮”三句:士会已知魏寿余之意,但怕归晋后妻子儿女被秦杀掉,故有此言。

⑩绕朝:秦大夫。策:马鞭。一说策书。绕朝此时已看破魏寿余之计,但秦康公未听其谏,故有对士会之言。

⑪噪:魏地人见计策得逞,故欢呼而回。

⑫处者:指留在秦国未返晋者。刘氏:士会始祖为尧时刘累,故留秦者复刘之姓氏。

译 文

晋国人对秦国任用士会感到忧虑,夏天,晋六卿在诸浮相会。赵盾说:“士会在秦国,贾季在狄国,祸患每天都有可能发生,该怎么办?”中行桓子说:“请让贾季回国,他善于处理外事,而且他的父辈有功劳。”郤成子说:“贾季好作乱,而且罪过大,不如让士会回国。他能够自贬身份且有羞耻之心,能够柔弱而不受侵犯,他的智谋足以担当大事,况且他没有罪过。”

于是晋国派魏寿余假装率领魏地人叛变,以诱骗士会回国。晋人在晋国抓走魏寿余的妻室家小,让他连夜逃往秦国。魏寿余请求把魏地献给秦国,秦康公同意了。魏寿余在朝廷上踩了一下士会的脚作暗示。

秦康公驻军在黄河西岸,魏地人在东岸。魏寿余说:“请派一位能够与魏地官员说话的河东人,我和他先到魏地去。”秦康公派士会去。士会推辞说:“晋国人,如虎狼一般,如果他们背信食言,臣下被杀死了,我的妻子儿女也将被杀,这对君王没什么好处,那就后悔莫及了。”秦康公说:“如果晋国人背信食言,我不把你妻子儿女送还给你,河神不放过我。”士会于是走了。绕朝送给士会马鞭,说:“你不要以为秦国无人,只不过我的计谋他们不采用罢了。”

士会渡过黄河后,魏地人群呼乱叫着回去了。秦国人送回了士会的妻子儿女。士会留在秦国的家属,便以刘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