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钢筋冷加工成果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钢筋冷加工成果

【摘要】:冷加工后的钢材随时间延长逐渐硬化的倾向,称为时效。常温下产生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人工加热后出现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冷加工钢筋经人工时效后,不仅强度得到提高,弹性模量也可恢复到冷加工之前的数值。光圆钢筋冷拔后称为冷拔低碳钢丝。相较而言,冷拉只能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冷拔则可同时提高抗拉及抗压强度。

经过机械冷加工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提高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极限强度,同时塑性和弹性模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钢筋的冷加工硬化(冷作硬化或变形硬化)。冷加工后的钢材随时间延长逐渐硬化的倾向,称为时效。常温下产生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人工加热后出现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相较自然时效,人工时效的时间大大缩短。冷加工钢筋经人工时效后,不仅强度得到提高,弹性模量也可恢复到冷加工之前的数值。

对有明显流幅的钢筋进行冷加工,可以改善钢材内部组织结构,提高钢材强度。

(1)冷拉

冷拉是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钢筋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钢筋屈服点强度和节约钢材的目的。

冷拉可提高屈服度节约材料,将热轧钢筋用冷拉设备加力进行张拉,经冷拉时效后使之伸长,冷拉后,屈服强度可提高20%~25%,可节约钢材10%~20%。

(2)冷拔

冷拔是细光圆钢筋通过带锥形孔的拔丝模的强力拉拔工艺。细光圆钢筋在常温下通过钨合金的拔丝模受到兼有拉伸与压缩的强力冷拔,钢筋内晶格变形而产生塑性变形,提高强度但塑性降低,呈硬钢性质。光圆钢筋冷拔后称为冷拔低碳钢丝。

此工艺比纯拉伸作用强烈,钢筋不仅受拉,而且同时受到挤压作用,经过一次或多次冷拔后得到的冷拔低碳钢丝,其屈服强度可提高40%~60%,抗拉强度高,塑性低,脆性大,具有硬质钢材特点。

相较而言,冷拉只能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冷拔则可同时提高抗拉及抗压强度

(3)冷轧

冷轧是将圆钢在轧钢机上轧成断面形状规则的钢筋,可提高其强度及与混凝土的黏结力。通常有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

①冷轧扭钢筋:将低碳热轧圆盘条(Q235)经钢筋冷轧扭机组调直、冷轧扁、冷扭转一次成型、具有规定截面尺寸和节距的连续螺旋状钢筋。经过冷轧扭后钢筋强度比原材料强度提高近一倍,但延性较差,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钢筋。

②冷轧带肋钢筋:与冷轧扭工艺相比少了冷扭转,其在钢筋表面形成肋状条纹,外形有两面肋和三面肋,黏结力增强,多用于板的受力钢筋,也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配筋。

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的钢筋采用冷加工强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冷加工后钢筋的屈强比较大,安全储备较小,尤其是冷拔钢丝,因此在强调安全性的重要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已越来越难见到钢筋的冷加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