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航旅客运输座位安排的重要性及规范

民航旅客运输座位安排的重要性及规范

【摘要】:安排旅客座位是办理乘机手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好旅客座位,不仅是提高旅客服务质量,维持旅客上下飞机秩序的保证,而且能有计划地安排飞机的载重平衡,确保飞行安全。2)航班预计旅客人数不需占用出口座位时,不得将旅客安排在出口座位;需要使用出口座位时,应提前安排有能力的旅客就座出口。

安排旅客座位是办理乘机手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好旅客座位,不仅是提高旅客服务质量,维持旅客上下飞机秩序的保证,而且能有计划地安排飞机的载重平衡,确保飞行安全。

1.基本要求

(1)旅客座位的安排,应符合飞机载重平衡要求。

(2)按座位等级安排旅客就座,F舱座位由前往后集中安排,Y舱由后往前安排。

(3)团体、家庭或互相照顾的旅客安排在一起。

(4)不同政治态度和不同宗教信仰的旅客,不应安排在一起。

(5)国际航班在国内航段载运国内旅客时应与国际旅客分开安排。

(6)VIP或需照顾的旅客,按旅客所定舱位等级情况及人数,预留相应座位。

(7)经停站有VIP或需照顾的旅客,事先通知始发站留妥合适座位。

(8)携带外交信袋的外交信使及押运员应安排在便于上下飞机的座位。

(9)应急出口座位应严格按规定发放。

2.应急出口座位

出口座位是指旅客从该座位可以不绕过障碍物直接到达出口的座位和旅客从离出口最近的过道到达出口必经的成排座位中的每个座位。

(1)出口座位旅客应完成的职责(所具备的能力)。

1)确定应急出口的位置。

2)认出应急出口开启机构。

3)理解应急出口的操作指示。

4)操作应急出口。

5)评估打开应急出口是否增加由于暴露旅客而带来的伤害。

6)遵循机组成员给予的口头指示或手势。

7)固定应急出口,以便不妨碍使用该出口。

8)评估潜在的状况,操作滑梯并协助他人从滑梯离开。

9)迅速地经应急出口通过。

10)评估、选择和沿着安全路线从应急出口离开。

(2)不宜在出口座位就座的情况。当旅客存在下述情况时,不宜在出口座位就座:

微课:座位安排

1)该旅客的两臂、双手和双腿缺乏足够的运动功能、体力或灵活性导致能力缺陷,包括向上、向旁边和向下达不到应急出口位置和应急滑梯操纵机构;不能握住并推、拉、转动或者不能操作应急出口操纵机构;不能推、撞、拉应急出口舱门操纵机构或者不能打开应急出口;不能把与机翼上方出口窗门的尺寸和质量相似的东西提起、握住、放在旁边的座椅上,或者把它越过椅背搬到下一排去;不能搬动在尺寸与质量上与机翼上方出口门相似的障碍物;不能迅速地到达应急出口;当移动障碍物时不能保持平衡;不能迅速走出出口;在滑梯展开后不能稳定该滑梯;不能帮助他人用滑梯离开。

2)该旅客不足15岁,或者如没有陪伴的成年人、父母或其他亲属的协助,缺乏履行上述所列的一项或多项能力。

3)该旅客缺乏阅读和理解规定要求的、由公司制定的出口座位旅客须知的能力,或者缺乏理解机组口头命令的能力。

4)该旅客在没有隐形眼镜或普通眼镜以外的视觉器材帮助时,缺乏足够的视觉能力导致缺乏履行上述所列的一项或多项能力。

5)该旅客在没有助听器的帮助时,缺乏足够的听觉能力听取和理解乘务员的大声指示。

6)该旅客缺乏足够的能力将信息口头传达给其他旅客。

7)该旅客具有可能妨碍其履行前述中一项或多项适用功能的情况或职责,例如,要照料幼小的孩子,或者履行前述功能可能会导致其本人受到伤害。

(3)具体发放规定。

1)应将出口座位旅客须知卡放在值机柜台前显著位置,让旅客便于阅读。

2)航班预计旅客人数不需占用出口座位时,不得将旅客安排在出口座位;需要使用出口座位时,应提前安排有能力的旅客就座出口。

3)在办理出口座位乘机手续时,必须用明确的语言询问旅客是否愿意履行出口座位旅客须知卡上列明的职责;在得到旅客的承诺以前,值机人员不得将旅客安排在出口座位。

(4)更换出口座位规定。在出口座位就座的旅客按出口座位旅客须知卡进行自我对照,发现有下列情况时,可提出调换座位:

1)属于不宜在出口座位就座情况的。

2)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具备应当具备能力的。

3)为了履行出口座位处的功能有可能伤害其身体的。

4)不能履行出口座位处可能要求其履行的职责的。

5)由于语言、理解等原因,不能理解出口座位旅客须知卡内容和机组成员讲解内容的。

6)值机人员根据本条规定,确认被安排在出口座位上的旅客很可能没有能力履行上述所列的职责,或者旅客自己要求不坐在出口座位时,应立即将该旅客安排在非出口座位的位置。

7)在非出口座位已经满员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将一位旅客从出口座位调出,值机人员应将一位愿意并且能够完成应急撤离功能的旅客调到出口座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