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拜名家为师,学艺术修养|海津讲坛荟萃第一辑

拜名家为师,学艺术修养|海津讲坛荟萃第一辑

【摘要】:拜名师,做好演员,为评剧花脸艺术付出自己毕生的努力,是我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为了向更高的艺术顶峰攀登,我于2007年拜了造诣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尚长荣先生为师。我拜尚长荣先生为师,是找对了门,拜对了师。尚长荣先生不只是艺品完美,而且学品与德品也享誉艺术界。他主演的《曹操与杨修》,演出了500多场。一个艺术家取得如此有口皆碑的成就,是十分难得的。

拜名师,做好演员,为评剧花脸艺术付出自己毕生的努力,是我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为了向更高的艺术顶峰攀登,我于2007年拜了造诣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尚长荣先生为师。说起尚长荣先生,喜欢京剧的人都耳熟能详。他五岁登台,十岁拜师,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继承了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袁世海等京剧大师表演艺术的精华,融会贯通,集架子花脸和铜锤花脸于一身,形成了自己豪放、粗犷、细腻、生动的表演艺术风格,把净角表演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对京剧的继承与创新所做出的贡献,广为人们称道。我拜尚长荣先生为师,是找对了门,拜对了师。尚长荣先生不只是艺品完美,而且学品与德品也享誉艺术界。尚老文化底蕴丰厚,戏曲理论功底坚实。尚老近30余年在《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三台新创剧目的创编、排练、演出中,倾注了精力和心血,他为剧中人物形象、戏剧冲突和脸谱、唱腔、服装等的设计出了很多好点子。他在三台新创剧目中的精彩唱段和表演,令观众耳目一新,击节三叹。他主演的《曹操与杨修》,演出了500多场。每次演出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琢磨如何修改自己不满意之处。人们说尚老是编剧、导演名单外的一个不具名的编剧和导演。

一个艺术家取得如此有口皆碑的成就,是十分难得的。时下文艺界一些明星、大腕、学人、新秀张扬成习,炫耀成癖,炒作成风,尚老砥柱中流,不为所动。他不张扬、不炫耀,更不去炒作,人们称他为京剧艺术大师,他婉然却之,超然自引,高揖而退。他说自己是“梨园头家龙套”。

他所创造的当代不朽名剧《张飞敬贤》《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是一套当代京剧的“奇书”。我们学生要读懂它不容易,戏曲界同仁要读懂它也不容易。衷心希望尚长荣这样的艺术家能多收更多的高徒,不仅收花脸,也收其他行当的,教艺术创新、感悟,教做人道德,教认真精神。我感到,天地之间,唯独尚长荣才是真正的曹操、真正的廉吏于成龙、真正的魏徵、真正的楚霸王!尚老师独特鲜明的演唱风格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使我受用终身!

在尚老师的授意下,2008年4月我举办了个人折子戏专场演出。我发挥了自身功架扎实、嗓音醇厚的条件,认真领会老师的台风和老师的神韵,从脸谱的勾勒到服饰的穿戴,从举手投足到移步换形,乃至台上每一哼哈呀嗒,每一喜怒咳叹等等。老师亲临现场为我把场。在艺术上我得到了他的亲传、亲授。尚老认为,每个剧种、每种唱腔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宜擅自改动。用京剧演评剧太秀气了,应该在保留评剧旋律相对平稳的基础上,借鉴京剧唱腔的技巧音韵提高文化品位。因此,我严格遵照师嘱,寻找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对剧情的领悟,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老师京剧净行表演技巧用在了评剧花脸的表演之中,提高了评剧花脸的品位。受到了老师和专家们的肯定和认可,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9年评剧白派团成立,我有幸调入白团继续演艺生涯,与团长等联袂合作,先后在天津、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成功演出了《临江驿》《珍珠衫》《金沙江畔》《朱痕记》《秦香莲》《包公赔情》《闹严府》《三节烈》《锔碗丁》《打狗劝夫》等剧目,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部分剧目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空中剧院直播。同时,我还为戏曲频道录制了名段欣赏,演唱水平和表演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