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营业额2980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由此,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举步艰难。但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由于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改革乏力,濒临倒闭。当年分离后,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有在职职工6人、退休人员1人,承担原公司延续的大部分债权债务。同年7月,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纳入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直属困难企业托管中心托管,无经营,名存实亡。表5-1-61996—2011年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经营、资产情况表......
2023-08-3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简称“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位于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45号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大院,为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直属独资企业。其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6月的自治区果菜公司。当时有职工30人,内设机构有人事、财务、果品、食杂4个科。是年,全自治区部分地(市)、县(市)供销合作社相继成立对应公司。1979年11月,自治区果菜公司改为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隶属于各级供销合作社的独立核算企业法人单位。经营范围有:干鲜果菜、山货特产、木薯干片、桐油、饲料、食用油脂、松香、金属材料、家用电器等。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成立时注册资金为25万元。年末,广西41个地(市)、县供销合作社果菜公司改名后建立果品食杂公司(其中地区公司3个、市公司5个、县公司33个)。1988年,地(市)、县果品食杂公司增至47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各级果品食杂公司干部职工有7000余人。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自有资金7800余万元,比1979年增长3.46倍;仓库面积17万多平方米,贮存能力10多万吨,分别比1979年增长3.3倍和3.5倍;建造有一批提高保鲜能力和质量的机械冷库和地下库,冷库面积8600平方米,贮存能力为4500吨,地下库面积1246平方米,贮存能力为300多吨。公司以经营果品、食杂等农产品为主。经营的果品主要有北方的苹果、梨,南方的柑橘、柚、荔枝、龙眼。食杂品种主要有木薯干片、八角、木耳、香菇和进口食用棕榈油等。
1990年,因公司以经营农副产品出口及国内销售业务为主,大部分经营业务属于统购统销、配额出口创汇财政补贴业务。为了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得到商业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于1990年征地14.41公顷,分期兴建南宁“南菜北运”转运站和南宁果菜批发市场。同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在河北昌黎县设立广西昌黎果库。
1991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主要经营木薯干片、食糖、食用棕榈油、干杂、水果等。有干部职工71人,其中干部63人、工人8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财会科、果品科、食杂科、木薯科、基建科等。资产总额585万元。下设固定销售网点210个、收购网点82个、批发网点92个,有营业场所8.5万多平方米。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除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外,有果品食杂公司60家,其中,地(市)级果品食杂公司10家,县级果品食杂公司50家(拥有果品食杂经营网点总数1958个,从事果品食杂经营的职工总数4958人)。
1992年,该公司在南宁市五一西路15号建成“南菜北运”转运站并投入使用,建有铁路专用线,占地面积9.04公顷。
1993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销售总额1.77亿元,实现利润300万元,资产总额1.24亿元,负债总额1.08亿元,被自治区有关部门授予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
1995年以后,由于受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加之经营决策方面的失误,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出现连续几年经营亏损等问题,经营环境越来越恶化,金融部门停止对其贷款。为了生存,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以“三项制度”为突破口的改革。当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155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南宁果菜批发市场、南宁“南菜北运”转运站)总值6000多万元。人员编制30人,内设机构有人事、财务、果品、食杂4个科。5月,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进出口经营权,成为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第一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也是全国果品经营行业唯一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中,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始终坚持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连续5年被自治区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
1996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内设机构有11个,即办公室、财会部、基建部、果品经营部、木薯食杂部、贸易开发部、综合经营部、进出口部、期货部、粮油部、转运站,干部职工143人。利用进出口经营权,全年出口创汇344万美元,代理系统内企业出口100多万美元,成为自治区最大的桐油出口企业。公司在南宁沙井征地5.36公顷,兴建南宁“南菜北运”转运站。
1997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由于受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加之经营决策方面的失误,出现连续几年经营亏损等问题,经营情况恶化,银行等金融部门停止对其贷款。为了生存,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以“三项制度”为突破口的改革工作。当年,公司在南宁市五一西路15-3号建成广西南宁果菜批发市场,占地80亩。是自治区政府批准建设的五大家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南宁市“菜篮子”工程扶持项目。
1999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经营业务萎缩,长期负债经营,改革乏力,商品购销业务全面停止,公司唯一的办法是利用现有批发市场、转运站的储运、仓库、铁路专线站台面向社会开展“三代”业务,收取租金(年200万~560万元)。年末,在职人员84人。随后,一些职工陆续离开公司自谋出路。
2000年,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先后向法院通过诉讼追讨债务,法院审理裁定公司负债高达1亿多元,债权人多次向法院提出申请处理公司所有资产还债。
2001年,除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以外,各地、市、县供销合作社39家果品食杂企业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制和改革,其中建立股份制公司2家,股份合作制公司2家,兼并、合并3家,分立重组公司2家,产权出售、转让、拍卖公司3家,租赁、承包公司13家,破产、倒闭公司2家,进行其他形式改革的公司12家。当年4月30日,根据审计报告,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资产负债率达150%。
2004年1月,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依法申请破产,利用返还土地出让金安置好职工。由于申请破产的相关条件未能满足法院提出的具体要求,因此法院未予立案受理。同时,在申请破产进行职工安置的过程中,参照南宁市所在地的相关政策,公司职工人均只能得到安置费1.5万元,大部分职工认为安置费太低无法接受,职工安置工作无法推进,依法申请破产工作也因此搁置。
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2007—2008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的昌黎果库、南宁果菜批发市场、“南菜北运”转运站等固定资产(包括土地资产)先后被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依法拍卖还债。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全体职工及时领到安置费。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与72名在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与此同时,离退休人员也领到相应生活困难补助费,全体职工的安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009年后,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无业务经营。2010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保留其名,留守2人处理后续遗留问题。当年,除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破产以外,全自治区各地、市、县供销合作社尚有独立核算的果品食杂公司59家,其中地级(市)果品食杂公司10家、县级果品食杂公司49家,有果品食杂经营网点782个,有从事果品食杂经营的职工1958人。至2011年,由于企业核心资产丧失,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收归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企业托管中心托管。
表5-1-5 1994—2011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经营、资产情况表
续表
当年,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营业额2980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由此,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举步艰难。但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由于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改革乏力,濒临倒闭。当年分离后,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有在职职工6人、退休人员1人,承担原公司延续的大部分债权债务。同年7月,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纳入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直属困难企业托管中心托管,无经营,名存实亡。表5-1-61996—2011年自治区日用杂品公司经营、资产情况表......
2023-08-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产公司,为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直属独资企业。当年,国家下达给自治区土产公司棉花调拨计划指标3.59万吨。自治区土产公司在南宁花茶厂进行改制试验,挂牌成立自治区土产公司南宁花茶厂。1999年8月23日,自治区土产公司分流23名职工,成立广西南宁惜田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脱离,自治区土产公司。与此同时,自治区土产公司对桂林分公司职工实行减员处理,发给职工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并与全体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2023-08-31
1998年4月30日,自治区土产公司南宁花茶厂改制成立广西石乳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32万元。1999年,广西石乳茶业有限公司发挥品牌优势,拓展自治区内外市场,茶叶销售额达3019万元,盈利129万元。2004年,广西石乳茶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733万元,同比下降11%,盈利73万元,同比减亏50万元。但由于受国内消费市场变化的影响,广西石乳茶业有限公司的内销量及价格均呈下降趋势。表5-2-61991—2011年广西石乳茶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表续表......
2023-08-31
1993年6月,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桂星旅游贸易公司领导班子再次进行调整。12月,公司制定《广西供销社桂星旅游贸易公司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实施改革。9月18日,公司与广西富满地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桂星旅游贸易公司成为隶属于广西富满地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之下的一个子公司。改制工作因桂星旅游贸易公司自身的原因而搁置下来。......
2023-08-31
前身为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招待所。其所长和服务员从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办公室后勤服务人员中派出,工资福利和费用由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负担。1993年5月22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在招待所的基础上注册成立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生活服务公司,有职工31人,注册资金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1994年,自治区供销经济开发公司并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生活服务公司。......
2023-08-31
当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有独资企业101家,其中,亏损企业54家。1993年4月,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成立独资企业广西供销合作社经济开发公司和广西桂兴边贸总公司。1994年,全自治区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有独资企业520家。1995年后,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由独资企业先后推行股份制改革,独资企业逐步向股份制企业过渡。至2011年,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有独资企业1272家,营业收入70.98亿元,盈利3491万元。......
2023-08-31
广西桂兴边贸总公司位于南宁市桃源路45号,1992年4月8日,由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出资成立,为集体所有制性质。同年7月,广西桂兴边贸总公司纳入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直属困难企业托管中心托管。表5-1-101993—2011年部分年份广西桂兴边贸总公司经营、资产情况表......
2023-08-31
桂政发〔2011〕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二)我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