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籍:数量众多的宝藏

中国古籍:数量众多的宝藏

【摘要】:中国拥有古老而数量众多的史籍,即使因为历代天灾人祸而损失惨重,留传下来的史籍仍然是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据估计,中国现存的古籍约八万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现存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很少,而拥有悠久的文明同时拥有对应史书的国家,非中国莫属。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其他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意识,没有中国这么强烈。[12]与西方国家的古代史料相比,中国古代史料典籍如此丰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贡献。

中国拥有古老而数量众多的史籍,即使因为历代天灾人祸而损失惨重,留传下来的史籍仍然是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据估计,中国现存的古籍约八万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著录了19世纪以前中国的史书一共2132部,38239卷,但实际上远不止此数。梁启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传下来的书籍,若问哪部分多,还是史部。中国和外国不同,外国史书固不少,但与全部书籍比较,不如中国。中国至少占十之七八”。[9]可以说,数量众多是中国史书取得的一大成就。

现存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很少,而拥有悠久的文明同时拥有对应史书的国家,非中国莫属。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其他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意识,没有中国这么强烈。举例而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在此定居(此前更早的古印度哈拉巴文化,已经消亡,其遗迹中发现的少量文字,至今无法解读)。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信仰婆罗门教。也许是受游牧生活方式和婆罗门轮回循环思想的影响,尽管雅利安人有自己的语言吠陀语,但是他们并未形成像代表农耕文明的中国那样强烈的历史意识,他们并不觉得记录当下的生活或事件是重要的事情。与此同时,当时掌握文字的主要是婆罗门阶层,是一些主管祭祀的祭司和僧侣,他们对记录世俗人的生活并不在意,只专注于记录神的世界。[10]另一个文明古国埃及,当时也许有文献,但是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加上造纸术不发达而未能被保留下来。即使留存下来的也是占卜神话宗教文本,史学价值不大。古希腊罗马倒是拥有丰富的历史著作,但由于古希腊罗马地区经历战火的次数更为频繁,得以保存下来的珍贵典籍又因为后来基督教世界的人为篡改,造成了一些断章取义、真伪莫辨的情况。还有不同语言版本之间翻译时语义的变化,这些都影响了典籍的传承。[11]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os)写作西方古典史学第一部名著《历史》的过程来看,由于能看到的文献资料非常匮乏,他除了利用一切他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还需要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游历以获取资料来进行写作。[12]与西方国家的古代史料相比,中国古代史料典籍如此丰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