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此外,玉树地区的百姓还可以通过行脚驮运赚取运输费用,向西藏运销川茶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62]药材和皮张是玉树地区另外两项大宗外销商品,这里所产的虫草、鹿茸、麝香等药材,水獭皮、狐皮、狼皮、豹皮等各种皮张,也以西藏客商作为一个重要销售渠道。玉树境内河流纵横,几乎所有的河中均有金砂出产。食盐也是玉树销往西藏的一项重要商品。......
2023-08-29
民国时期,马家军阀对青海的统治主要建立在宗法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之上。马麒、马麟、马步芳相继统治青海近40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军政权力积累了庞大的官僚资本,渗透到各项社会经济当中,操控了青海的经济命脉。对藏贸易利润惊人,马家军阀自然也染指其中,并凭借其政治特权,实现了对西藏贸易的垄断。“民国时期,马家军阀与西藏的贸易也是当时青藏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这种贸易带有军事扩张性、经济掠夺性和垄断性,但它对于沟通内地与西藏间联系具有一定意义。”[65]
马家军阀的商业经营早在马麒时期即已开始。清宣统二年(1910年)前后,时任循化营参将的马麒,“采用其原籍甘肃省河州癿藏村(今属甘肃临夏)家中堂名‘公德堂’的德字,在循化、河州开设了德顺昌、德义恒、德源永、德盛厚等商号,往天津等地贩运青海的畜牧土特产品,换购军需品及布匹、百货等”[66]。民国四年(1915年),马麒出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并兼任蒙番宣慰使,掌控了青海地区的军政大权,其操纵的商业活动规模也日渐扩大,马家军阀的官僚资本自此初步形成。为了控制青海地区的商业,马麒将德顺昌的总号迁到了西宁,并由宁海军的军需处长兼任商号经理,“除从事皮毛、布匹、百货、茶叶等贸易外,还统制进出口贸易,所有进入青海的大宗商品,均由其经营批发。”[67]这一时期,马家军阀控制的主要的商业机构还有马禄在化隆开设的义源祥商号和马麟在西宁开设的协和商栈。后来,这些商业机构在马步芳势力崛起过程中,被其通过各种手段相继收入自己囊中。“当马步芳在化隆充任团长时,给他的亲属马祥臣(马禄)在化隆开设的义源祥商号硬性投入资金银圆3万元。及至1929年,马步芳移驻西宁后,把义源祥也迁到西宁。即将马祥臣的资金退出,完全变成了马步芳的独资经营企业,委任吴可端为该号经理,扩充业务,先后在贵德、鲁沙尔、湟源、门源、互助等地,设立分号。并开始经营收购皮毛和销售工业品的业务。”[68]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相继颁布了《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查禁敌货条例》《禁运资敌物品条例》《非常时期禁止进口物品办法》等一系列法令,以防止重要物资通过贸易资敌。马步芳借此时机,将羊毛以及各种皮张、药材、羊肠等列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决定由政府统一管制。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将主营上述商品的协和商栈收归省政府秘书处领导,“制定《青海协和商栈组织规程及统营皮毛药材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全省出产皮毛、药材统归协和商栈收买,各种统制物资的收购价格,由协和商栈确定。从此协和商栈为马步芳所吞并并进行了改组。”[69]与此同时,马步芳还将义源祥商号改名为德兴海,并扩大其经营范围,“在全省各地普遍设立了分店,还在省外大城市也设有分庄。德兴海经营的主要业务是:1.农副土特产品的统制和收购;2.课金和金帐的征收和管理;3.工业品及农副杂货品的批发与零售;4.供应军需物资。”[70]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马步芳又将德兴海、协和商栈以及自己控制的其他矿山、工厂、林场、盐场、牧场等经济实体集中合并,成立了“湟中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几乎全是马步芳家族的重要成员,“总经理冶成荣。以马子香(马步芳字)、马少香(马继援字)、马世俊、马子涵(马元海字)、冶耀仁(冶成荣字)等26人的名义组成董事会。马步芳自任董事长。后来由冶成荣、马世俊先后继任,总经理改由孟全礼担任。”[71]湟中实业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以马家军阀为主的青海官僚资本已经集中垄断了全省的商业、工矿业、金融业以及服务业各个经济行业。它的第一任总经理冶成荣同时任青海省财政厅厅长,是马步芳颇为倚重的亲信。其他董事及具体经营者也多半是青海省有影响的军政大员。马步芳甚至“还把青海省政府的行政经费、教育经费及税收,以至中央临时拨交的各项款项中的大部分,以转账方式,拨为该公司的流动资金。”[72]湟中实业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及青海全省各个角落,马步芳全面控制了青海国民经济的命脉,其他大小工商业者在其排挤打压之下,逐渐趋于没落,“过去资本雄厚,一度在羊毛、沙金和百货、布匹中获利的山、陕商号,如泰元涌、世诚和、德和生、德兴旺等号,均先后倒闭。一般中小商号,亦难维持局面,多半成为湟中实业公司的附庸。”[73]
马家军阀所控制的商贸活动中,对西藏的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利润丰厚,马家军阀不断通过政治手段拓展对藏贸易,并逐渐主导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往来。“1935年,马麒建‘商务队’,有驮牛1000多头,往返于西宁和玉树间,并深入西藏,易取生活用品。”[74]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马步芳为了推动青藏贸易,特向蒙藏委员会报呈了《拟具筹设青藏贸易有限公司办法》,他指出:“查藏商来青贸易者,向以湟源县为交易最繁盛之区。常年西藏商首噶尔本率领小商驮运藏货到湟,由藏商歇家接待,以便交易,故青藏商情颇称融洽。迨至民国十八年,地方遭劫之后,藏商裹足不前。既或来之,藏商径赴西宁鲁沙尔贸易。今若设立青藏贸易公司,拟在湟源县设立总公司,鲁沙尔设立分公司,似于青藏商情有所适合。”[75]马步芳计划在该公司成立以后,“一面专函西藏执政转饬赴青藏商,必到该公司贸易;一面布告该处商铺,不得私自接待藏商,有碍公司业务进行……每年由青运藏之大米、红枣、柿子、瓜子、挂面、水烟以及各色绸缎,及其他需要货物,均由该公司采办齐全,俟藏商驼货到达时,该公司须按时价以货易物,不得有勒价强卖情事。至藏商采购之骡马,又为大宗,由该接待员从中介绍购买,俾藏商乐于来青贸易。”[76]马步芳认为:“如斯办理,藏商之来青贸易,必致日益繁多,青藏商务籍之亦可振兴,兼能融洽民族感情,斯亦巩固西陲一善策也。”[77]可见,马步芳提议成立青藏贸易有限公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对青藏贸易的垄断。蒙藏委员会审察了这一办法后,批复曰:“查青藏毗连,商务关系务期密切,所拟办法足资繁荣两地贸易,融洽民族感情,本会深表赞同。至原办法第二项统制私人贸易一节,将来实施时,有无易滋流弊之处,应请贵省政府查核情形办理。”[78]从这一批复来看,蒙藏委员会对马步芳垄断青藏贸易的企图是有所洞悉的。后来,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无暇顾及此事,加之实际操作颇有难度,马步芳这一提议最终并未得到落实。但其垄断青藏贸易的野心并未消除,后来他通过自己实际掌控的商贸机构逐渐达到了目的。
马步芳控制德兴海和协和商栈以后,这两个商业机构频繁派商队往来西宁与拉萨之间,进行长途贩运。“德兴海派陈彦经常住在西藏拉萨,从青海运出银圆、骡马、土特产品等,以换回英、印及西藏物资。所有私商从拉萨运进的货物,多数被德兴海低价收买。有时还不给现款,强以枪支等作价顶替。”[79]湟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之后,成为对藏贸易的主要实施机构,其所供应的商品“大多数是生活资料,其中尤以供应官僚的高级消耗品和机关学校员工学生的一般衣料、茶叶为主。这些商品,以来自津沪和西藏的英印物资较多。输出品以皮毛为主,输入品以茶叶、布匹为大宗。往往利用乌拉或派雇牛驮,将皮毛运抵西宁或运往印度。用乌拉不付任何运费,即便是派雇的牛驮,所付给的运费也是很有限的。不敷之数,由群众赔补。湟中实业公司及各县德兴海每年经手出入的各项商品,在本省境内不纳任何税款,通行无阻。其他大小私营工、商户,在运输上既成困难,且以马步芳处处设卡,强征重税,成本陡增,无法与之竞争。”[80]
1939年7月,马步芳派马元海护送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由塔尔寺前往拉萨。马元海在抵达西藏以后,借机与西藏地方政府就青藏贸易事宜进行了商谈。他向纪仓活佛提出:“此后青海商人入藏,有居住营业的自由,噶厦政府应予招待、减免税款。”[81]与此同时,马步芳组建了一支青海商务队,“往来于拉萨、西宁之间,并在印度的噶伦堡、拉萨和西宁分设商务办事处,担负长途运输,每次营业额总值约在银币10万元左右”[82]。当时青海省内物资匮乏,所需日常用品几乎全部仰赖对外商贸,“除德兴海经营西藏贸易外,所有湟中、湟源等处私商为数不少,并申请青海省政府发给赴藏护照,以便顺利进行贸易。同时还有些商人经藏赴印度加尔各答、新德里等地从事贸易。每年返回青海时又运来大批商品,以十抽一征收入口税”[83]。1940年,经青海、西藏双方会商,决定成立“青藏商务联合办事处”。双方约定分别在西宁与拉萨两地设立办事处,具体负责两地之间的商贸问题,“西宁办事处由青海一方委派正处长,西藏一方委派一副处长。拉萨办事处由噶厦政府委派正处长,青海省府委派一副处长。协议还规定双方加强联络,互惠互利,共同促进青藏贸易”[84]。其后,青海省政府委派财政厅长冶成荣兼任西宁办事处处长,委派原西宁县县长马峻为青藏商务联合办事处赴藏经商总经理处经理,统管赴藏贸易各项事宜。马步芳成立青藏贸易公司的目的有二,“一是马步芳想通过贸易往来,缓解青藏边界战役以来,一直比较紧张的双方关系,二是想进一步沟通青海与西藏到印度的经商渠道”[85]。青藏贸易公司成立以后,在马步芳官僚资本的推动下,青藏间贸易规模急遽扩大。青海方面的赴藏贸易经商总经理处,“设总队部,下设3个运输大队,每个大队管10个中队。每个大队有运输兵100余人,每人配备一马一枪。另设一总务后勤大队。各大队长均由马部一百师退伍营长担任,中队长由退伍连排长担任。总队部配备电台一部,由朱殿奎任电台主任。马峻除负责官商进藏贸易的各项事宜外,还管辖和节制青海、甘肃进藏贸易的私商商队,主要负安全卫护任务。”[86]
1941年农历二月,马峻等人开始了青藏商务联合办事处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进藏贸易。当时担任青藏商务联合办事处秘书的张文宪回忆:
根据马步芳的指示,马俊和我带了一些人去湟源,向该县山税局提取银洋10万元,作为这次经商的现金资本,另在都兰夏日哈囤积有30万斤羊毛为实物资本。因路途遥远,为保安全,我们将银洋每500元用牛皮捆成一包,每头牛驮两包,另有驮牛、驮马骡300多头匹,驮运口粮和为西藏上层人士送礼用的羔皮筒子、红枣、葡萄干、白酒、陈醋等物品。
农历四月初,一切准备就绪,总队部开始起程,翻越日月山向都兰进发。此时私商队已先于官商队而行,言定在都兰宗加地区集结。四月中旬,总队部到达都兰夏日哈。此时,都兰行政督察专员韩进录向我们移交羊毛30万斤,驮运羊毛的牦牛3000多头……这时早已云集等候在宗加一带的私商队经理一起赶到夏日哈见马峻。马峻当即召开大队长和经理会议,统一部署了有关进藏的各项事宜。
至此,这支庞大的公私商队才算正式组成,共计有驮牛4000多头,驮马驮骡1500多匹,另有一些骆驼、牛羊随队同行。私商约有1500多人,其中一部分是武装人员。为了保证驮运牲口有较大的草场,商队拉得很长,故行则浩浩荡荡,马嘶牛鸣,此起彼伏。住则连营百里,炊烟四起,帐篷遍野,蔚为壮观。[87]
以上记载充分展现了马步芳官僚资本组织在入藏贸易上的惊人规模。他凭借手握的政治军事权力构建起的商业王国有着私人商户难以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强大的武装护卫力量能有效保护客商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所以大量私商纷纷要求与其结伴而行,寻求庇护,确保一路平安。
马峻的商队抵达拉萨以后,相继拜访了十四世达赖喇嘛以及其他西藏政教上层人物,并拜访了蒙藏委员会驻西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在拉萨销售完所带货品之后,又从噶厦政府以及印度驻拉萨领事馆领取了官防护照,由亚东出关赴印度进行贸易。“先后选购了英国产兰铃自行车200辆、白兰黑斜布3000尺,大型缝纫机100台、中型缝纫机200台、无线电台所用的大型电池、铜线、高级漆皮、绸缎等。”[88]将这些货物运回拉萨以后,又在拉萨雇用大批牲口、准备回程口粮,并汇集了西藏、甘肃、青海等地的大批私商队,于1942年秋开始返回西宁。其中,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父亲祁却才郎也采购了价值不菲的货物,派人随马峻的商队一同运往西宁谋利。
虽然拥有实力强大的武装护送卫队,并且有一些西藏商队随同前往西宁进行贸易,但马峻在返程中还是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西藏噶厦政府以既未得征收重税,又以马峻狐假虎威,出入如入无人之境,即令黑河藏兵俟其过境,予以截留,当马峻商队到达黑河境时,即被藏兵1000余人包围。”[89]马峻一方面组织商团武装与藏兵对峙,一方面紧急致电马步芳进行求援。马步芳立刻命令驻扎在结古的青海省保安骑兵第一团星夜兼程,前往解围营救。该部第三、第四连以及机枪连600余骑在副团长韩永鹏率领之下,急行军22天,终于抵达马峻被围困的地区。援军与藏兵展开激战,“藏兵被击毙40余人,伤10余人……立将藏兵击溃,四散奔逃,随即又俘获十数人,其中有代本(西藏的军职,相当于团长级)两人。未及休息,又令各连分路搜索,及至天晚,共寻获枪70余枝,并将附近地区的牛3000余头,羊30000余只,一并虏回。”[90]战争结束之后,援军护送商队立刻返回青海。马步芳指示就地释放俘虏,所俘藏军代本则到达青海境内之后再予以释放,“指明青藏一家,素极和睦,不忍加害俘虏,并各给枪马食用,释其返藏,以结其心”[91]。在韩永鹏所部营救护送下,马峻商队最终得以安全返回。商队到达湟中水峡时,马步芳携夫人亲自迎接,并在其上五庄别墅为商队主要负责人设宴洗尘。
虽然马峻商队此次入藏引起了青藏间在黑河的冲突,但冲突最终得到了较为稳妥的解决。马步芳控制的官僚资本也并未因此中断青藏间的贸易往来,而是继续通过操控青藏贸易聚敛大量的财富,直至其对青海统治的结束。
本节的几点结论
1.交通发展是贸易往来的基础,近代以来青藏间的交通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青海省内青藏公路宁玉段的修筑,使得一些路段初步具备了汽车通行的条件。但总体而言,青藏间的贸易运输仍主要凭借牛背马驮进行长途贩运,西宁至拉萨,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道路崎岖、补给匮乏,一直被往来商贾视为险途。
2.虽然青藏之间路途艰辛,通行不便,但两地之间的长途贩运利润极大,两地客商不畏困苦,趋利往来,两地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始终未曾中断。近代以来,青海东部地区逐渐形成了西宁、湟源、鲁沙尔等贸易中心,活跃着大量“藏客”与“藏商”,在青藏贸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玉树结古镇地处青海进入西藏的通衢要冲。清末民初以来结古凭借这一区位地理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对藏贸易的一个转运中枢。大量川茶通过这里销往西藏,英、日等国所产的现代工业品也通过这里倾销于青海乃至内陆地区。玉树本地所产的食盐、金砂以及皮张等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西藏客商销售的。
4.对藏贸易的惊人利润吸引了青海马家军阀。马家军阀并凭借其政治特权,逐步实现了对西藏贸易的垄断。马步芳通过德兴海和协和商栈等贸易机构积极开展对藏贸易,湟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之后,涉足西藏贸易的官僚资本不断增加,青藏贸易规模日渐扩大。
有关近代青藏关系研究的文章
[56]此外,玉树地区的百姓还可以通过行脚驮运赚取运输费用,向西藏运销川茶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62]药材和皮张是玉树地区另外两项大宗外销商品,这里所产的虫草、鹿茸、麝香等药材,水獭皮、狐皮、狼皮、豹皮等各种皮张,也以西藏客商作为一个重要销售渠道。玉树境内河流纵横,几乎所有的河中均有金砂出产。食盐也是玉树销往西藏的一项重要商品。......
2023-08-29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通过《钦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钦定藏内善后二十九条章程》等治藏法规,逐步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措施,相继实施了“驻藏大臣”“金瓶掣签”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同时实现了中央在西藏地区的驻军。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清政府应对乏术,已经无力挽回统治的颓势。鸦片战争以后,清廷软弱,统治风雨飘摇,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控制力也被一步一步削弱。......
2023-08-29
1934年青海巡礼团入藏访问、学习是民国时期青海、西藏间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1933年青藏战争结束后,受国民政府委托,黎丹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兼青海藏文研究社社长的名义,组织“西藏巡礼团”入藏巡礼。巡礼团一行于当年8月底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境内。黎丹带领青海巡礼团共同襄助黄慕松完成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致祭大典,并参拜了十三世......
2023-08-29
自唐代以来,由于唐与吐蕃之间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双方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唐蕃古道。第四段系从众龙驿过牦牛河(通天河)、截支川,从青海玉树州境内进入到西藏境内的一段里程。这条路线亦即历史上的“入藏大道”,大致上渡过通天河之后再经巴塘、子曲一线入藏。......
2023-08-29
青海建省的动议始于清末新政推行时期,时任邮传部尚书的岑春煊是最早的提议者。今青海果洛地区属四川省管辖,其他广大蒙藏部落游牧地区则归青海办事大臣管辖。对于青海地区是否设省则争议较大,一时难以抉择。光绪皇帝下令政务处就该折进行议奏,政务处经过讨论,认为升允在奏折中对当时青海建省的利弊的分析“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2023-08-29
马麒掌控青海地方政权之后,立即开始着手军队的扩充,以建立起一支绝对服从自己的武装力量。马麒以此命名军队,明确了这支军队负责的是整个青海地区的防务。青海、四川两地政府关于玉树的归属问题遂起争执,双方互不让步,争执不下。其后,果洛部落频繁袭击抢掠宁海军向玉树运送粮饷的驼队。1921年,马麒派马麟率领宁海军主力步骑5营千余人进军果洛,同时胁迫青海湖环湖八族以及拉卜楞、拉加等地的藏族部落配合进攻。......
2023-08-29
据研究,中国共有国际河流40多条,其中主要的有15条,而这15条河流有8条发源于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和藏南谷地便是青藏地区最为重要的两大农业区。与河湟谷地情况相似,藏南谷地是西藏地区水热条件最好的一个区域。......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