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佳县红枣产业振兴:多措并举创丰收

佳县红枣产业振兴:多措并举创丰收

【摘要】:是年底,全县枣林面积达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0多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近6万亩。佳县红枣的面积、产量、质量迅速提升,但红枣的深加工、市场疲软等依然是困扰佳县红枣生产的主要问题。央视电影频道“星光行动”栏目对佳县红枣产业进行专题报道。成功举办佳县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东方红之葭州千年红枣开售仪式,紫晶枣、冰酒、枣泥等产品远销中国台湾、日本、欧美等海内外市场,全县红枣产量达2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

2013年以后,佳县继续按照建设“中国有机红枣名县、陕西红枣大县、百万亩红枣基地”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东枣西移”战略,以低产枣园改造和拓宽加工销售渠道为重点,创新思路,积极开展红枣科技项目研究,制定《佳县枣园丰产管理主要技术方案》《佳县有机化枣园改造技术编程》,实施红枣防雨塑料大棚试验示范、低产枣园改造和有机红枣基地再认证活动,进一步严格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标准,高标准打造有机红枣基地。2013年,“佳县油枣”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2014年,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年底,全县枣林面积达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50多万亩,有机红枣基地近6万亩。全县有红枣加工企业58家,枣业合作社86个、红枣烘烤炉3000多座。研究成果“陕北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2014—2015年国家林业产业创新奖、“陕北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2015年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沿黄老枣园综合改造技术试验与示范”六项集成技术项目获2015年榆林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5年10月16日,经北京认证中心对佳县红枣有机红枣基地的再认证、再检查,全部验收合格。

佳县红枣的面积、产量、质量迅速提升,但红枣的深加工、市场疲软等依然是困扰佳县红枣生产的主要问题。对此,县委县政府鼓励各电子商务公司利用网络平台、网站,积极开展红枣营销;倡导枣农利用“每天惠”、手机微店等营销平台,开展红枣促销活动;对接中国网通,将佳县30多家红枣加工企业及红枣合作社搭建在中国网通平台上;与航空物流对接,开通销售佳县红枣渠道;鼓励各类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大量收购红枣,凡收购数量达200—500万斤的奖励收购商人民币10万元,收数量达500—1000万斤的奖励人民币20万元,收购数量达1000万斤以上的奖励人民币5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佳县红枣销售。

为攻克佳县红枣遇连阴雨裂变霉烂技术难关,科技部门设立肥料试验、苦参碱对比试验、防雨大棚试验、降高塑形试验,不断跟踪枣果的长势对比情况数据,统计分析各种元素与红枣裂变霉烂的关系;积极选育佳县大枣、佳州枣新品种。经过2006—2015年近十年培育,还初步培育出防裂果霉烂、适宜本地栽植的新品种。

在红枣加工方面,动员全县红枣加工公司、枣业合作社、小型红枣加工点、红枣大户开展红枣深加工,初步形成了红枣干制品、红枣饮品、红枣果品等系列加工产品,建成酵素、红枣多糖、膳食纤维饼干、红枣锅巴等功能食品饮品等保健产品生产线,同时与内蒙古库布其酒业联合建成“佳州红”牌原浆酒系列产品生产线。

经营管理上,鼓励本土红枣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承包经营沿黄滩地枣园,最大限度地提高枣林综合管理水平和红枣产品质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七所高校建立红枣科研合作关系,着力解决当前佳县红枣产业生产及后续发展的系列问题。

2018年,建成6000亩沿黄滩岸红枣采摘体验主题公园,新建泥河沟3000亩红枣科技示范园,引进培育全国66个红枣优良品种,打造“走进泥河沟,尝遍天下枣”科技观光园。成功举办首届枣花节暨红枣产业发展论坛、首届红枣采摘节暨旅游产品推介会,组织开展了CCTV-6“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景甜团队来佳县开展调研直播活动,佳县红枣知名度显著提升。

2019年,大力推广红枣“强力降高塑形”丰产技术,努力建成沿黄6镇10万亩红枣基地核心示范区、5个红枣产业示范园。佳县红枣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加入冻干果品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纳入“好想你”一县一品一店区块链新模式发展规划,与京东、惠农网等知名企业签订了红枣订购协议,与西北大学合作建成枣花蜜生产线并获得SC认证。央视电影频道“星光行动”栏目对佳县红枣产业进行专题报道。成功举办佳县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东方红之葭州千年红枣开售仪式,紫晶枣、冰酒、枣泥等产品远销中国台湾、日本、欧美等海内外市场,全县红枣产量达2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