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岩浆岩特点及分布-2016江西地学新进展

岩浆岩特点及分布-2016江西地学新进展

【摘要】:矿区内主要见呈岩墙或岩脉产出的辉绿岩和呈岩瘤产出的细粒二云母花冈岩,其特征如下:3.3.1辉绿岩金龙区段南部和北部各分布有一带,葫芦应区段中部有一个带,它们均沿东西向断裂侵入。岩石蚀变较强,可见绿泥石交代辉石、黝帘石、绿帘石,绢云母交代斜长石的现象。与附近的兴国县白石洋铅锌矿燕山期细粒二云母花冈岩特征相近,葫芦应区段矿脉内铅锌矿物含量较高应与其密切相关,多数侵入于辉绿岩中,形成于辉绿岩脉之后。

矿区内主要见呈岩墙或岩脉产出的辉绿岩和呈岩瘤产出的细粒二云母花冈岩,其特征如下:

3.3.1 辉绿岩

金龙区段南部和北部各分布有一带,葫芦应区段中部有一个带,它们均沿东西向断裂侵入。在平面上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具分支复合、膨大缩小现象,并有向北东撒开的趋势,一般中间厚,两头变小至尖灭。均向南倾斜,倾角约50°~65°,葫芦应区段588中段坑道中所见倾角较缓为25°~40°。规模较大者呈岩墙状产出,长740m,宽15~30m,最宽70m,小的长160m,宽5~15m。

岩石呈暗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48%~50%),普通辉石(40%~43%),绿泥石(10%±),黑云母(1%),石英(1%±),少量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碳酸盐类矿物等。岩石蚀变较强,可见绿泥石交代辉石、黝帘石、绿帘石,绢云母交代斜长石的现象。

岩石的化学成分如下:

3.3.2 细粒二云母花岗岩

主要分布葫芦应区段,集中分布在矿区中部。共有6个小岩瘤(脉),2个一组,间隔100~150m左右,呈北西排列。单个岩脉(瘤)长轴方向呈近东西或北东向展布,长70~120m不等,宽6~30m,倾向南或东南,个别倾向北,倾角42°~78°。与附近的兴国县白石洋铅锌矿燕山期细粒二云母花冈岩特征相近,葫芦应区段矿脉内铅锌矿物含量较高应与其密切相关,多数侵入于辉绿岩中,形成于辉绿岩脉之后。

岩石呈灰白、灰色,细粒花冈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它形粒状的石英(35%~40%)、半自形至它形板状斜长石(20%~25%)以及聚片状黑(白)云母(5%~10%)等矿物组成,粒径多小于2mm,少数斜长石粒径大于2mm,构成斑晶。普遍受区域动力作用及云英岩化改造,局部含绿泥石、绢云母和碳酸盐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