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信息化下高校管理机制研究

教育信息化下高校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二)建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机制的途径首先,四位一体,协同服务。例如,德国高校学生事务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和学校实行以民事关系为主导,辅助行政关系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强调了社会在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所承担的作用。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包括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行政体制和高校内部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其中,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行政体制是指高校组织领导高校学生工作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高校内部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领导学生工作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10]目前高校组织机构庞大、重叠,信息不灵通、管理回路不封闭,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现行的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事务管理的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创新。

(一)建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机制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信息化创新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机构组织结构变化和柔性管理机构的建立。

第一,管理组织机构会从高型化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组织结构。高型化组织机构管理机构过分重叠,责权分配不明确,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而过多的组织机构必然会导致形式主义与官僚作风。相反,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扁平化的管理组织结构可以控制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上的不必要的投资。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建设可以高效、准确、及时地处理大量人工无法完成的管理任务。这种节省大量人力资源成本的效率可以把闲置的管理机构予以合并或撤销。对于创新型的信息化人才,在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管理策划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其所能,给予更多发挥职能的机会,对于其职业生涯的提升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管理组织机构从刚性管理演化为柔性管理。许多高校的管理组织结构非常庞杂,导致学生管理活动非常复杂。在急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陈旧的组织管理机构难以适应时代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柔性组织结构可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变革,适时作出管理调整。柔性组织机构建设的过程也是高校简政放权的过程和提高时代适应性的过程。这种柔性组织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机构运行的高效性和统一协调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与创新型管理模式的形成。国外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系统是一种扁平化的结构,管理层级少,分工精细合理,设置了直接服务学生的专业性事务中心,对学生多变的服务需求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我国高校需要借鉴国外扁平化的管理机制与柔性结构管理模式,减少学生事务系统工作机构的烦琐冗余。利用节余下来的管理成本,建设高效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与优质的硬件服务设施,建立直接面向大众和全体学生提供服务和咨询辅导的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创建“一站式”服务大厅,简化学生事务工作流程,改变过去偏重行政管理的方法,以良好的学生事务管理促进学校各项事务的发展。

(二)建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机制的途径

首先,四位一体,协同服务。协同服务是指以整体应用效果为目标,以实现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而建设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对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来说,则是实现学校、学院、学生、社会四位一体协同服务。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只有学校、学院、学生、社会四位一体,协同服务,信息共享才能满足信息化高效率的要求。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才能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高校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将逐步变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大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学校、学院、学生参与,社会辅助的管理与服务运作机制,将快捷的网络融入其中,将丰富的信息应用服务和各部门的协同管理相结合,可以减少各部门各自为政,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尊重学生是基本,学生满意是出发点,主动服务是基本模式,双向沟通是成功要因。

其次,开展电子校务,促进信息公开。电子校务是指改变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在校园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来实现校园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资源的共享。电子校务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校务的建立要以校园网络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基础;第二,电子校务的建立是以推进校务管理和拓宽校园服务为目标;第三,电子校务的建立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校务管理上,而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对校园组织结构、校务管理观念、管理方法以及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第四,电子校务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校园内资源的共享,建立了校园优化服务体系,提高了校园管理工作效率。[11]电子校务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校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对学生事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电子校务关注的焦点是在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如何实现学校、学院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开展电子校务,及时通过学校的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公布学校的各项通知及各项活动等,信息公开能够提高学生事务的工作效率和效能,促使学校事务管理部门从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

再次,参与国际合作,借鉴有效机制。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难免受到国际化的影响,管理信息化可以参与国际合作,以发达国家事务管理信息化为参考,吸收其有益经验,促进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发展。比如美国与英国实行的是以横向服务与接受服务的机制为管理工具,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成立各种不同的服务中心。美国高等教育受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个体的发展为重点。认为知识是由经验积累而生成的,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校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场所,提供良好的学校资源是学生良好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英国的学生事务管理方式不同于美国,是一种以“学校、学院、学生事务管理体制”为核心的院校多线横向的机制,设立专门的学校级别的学生事务机构,为所有的在校学生服务,比如学习中心、事务管理中心等。不同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采取社会形式服务管理体制,其管理过程集中在四个阶段:团体主义、接纳民主观念、民事与行政关系和社会全体共同参与。例如,德国高校学生事务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和学校实行以民事关系为主导,辅助行政关系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强调了社会在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所承担的作用。德国高校推崇的是研究型大学,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承担、高校参与”的理念,主张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应由社会专门机构而非高校承担,学校主要承担联络协调功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有效机制,针对我国的具体特点,实行引导、服务机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