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成果简介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行动研究成果简介

【摘要】:用现代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去分析这些传统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模块四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较高。(二)考查教师教学反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模块四的理论知识内容,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对学习儿时玩过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比较感兴趣。(三)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学生在学习模块四的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高。

(一)考查教学行动过程

笔者把模块四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行动过程做对照,发现模块四的认知层面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够掌握关于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概念、特征与价值,以及收集整理改编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原则与方法,并且能够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价值分析。模块四的技能层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收集所熟悉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并按照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名称、游戏过程、游戏规则对其进行整理,进而对收集到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分析其现代教育价值。模块四情感层面的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由于很多学生来自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对自己儿时玩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相当熟悉。用现代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去分析这些传统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模块四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学内容按照计划是全部涉及了的,着重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讲解提问,最后学生讨论,学生主要围绕如何改编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以及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学生学业评价同前几个模块一样。

(二)考查教师教学反思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模块四的理论知识内容,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对学习儿时玩过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如何分析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时,学生会生搬硬套地把现代学前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赋予少数民族儿童民间传统游戏,而没有很深入地分析理解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真正价值。当然笔者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欠缺,没有把自己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价值分析的案例,作为范例让学生理解,以至于学生在自己分析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时难以把握,所以在第二轮教学改革中要及时改正。还有就是要求学生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也陷入了教学误区,事实上很多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是不需要改编的,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更能体现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改编,使学生走入机械化改编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误区。很多学生在改编完之后也发现了很多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被改得面目全非,改了并不好,有画蛇添足的嫌疑。这也反映出,笔者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认识理解的偏颇,在此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以致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该部分理论知识,很难灵活运用知识,这在第二轮教学改革中要注意。

此外,笔者在教学反思时也发现学生在收集整理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时具备的优势。他们对于从小玩着长大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十分熟悉游戏中的语言动作、情节内容,也十分了解游戏的社会文化背景,能够顺利地把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成普通话,解释清楚游戏中语言动作的含义。例如,学生在作业里写了黔北地区苗族儿童游戏“柊兑”,学生不仅能够把游戏中的苗语翻译成普通话,而且能很清楚地分析该游戏中语言动作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

(三)考查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

学生在学习模块四的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高。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能够选择较合适的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案例,能够按照游戏的名称、过程、规则,叙述清楚该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但对其现代教育价值的分析还比较肤浅,没能进行深度挖掘;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改编也比较牵强,没能真正去掉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糟粕”,传承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精华”。可见,学生还需要加深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解,加深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以达到对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谈对其教育价值的分析及对其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