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沙漠化:现状与危害

中国沙漠化:现状与危害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生土地荒漠化的潜在面积为3.317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4.6%。[22]表2-5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加强荒漠化防治工作,构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对于根除沙患,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生土地荒漠化的潜在面积为3.317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4.6%。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7.46%,占荒漠化可能发生区域总面积的79.47%,高于69%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区县。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839亿公顷,分别占国土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的19.16%和69.77%,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13个省,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9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盐渍化土地1737万公顷,比较集中连片地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带,以及河套平原、华北平原。[21]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在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一直呈现出扩展的趋势,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年扩展速度平均为1560平方千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年平均为2100平方千米,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年平均为2460平方千米,到了90年代末已发展到3436平方千米。[22]

表2-5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23]我国北方地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近4亿人口、5万多个村庄、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5万多公里沟渠常年受到风沙危害。加强荒漠化防治工作,构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对于根除沙患,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24]

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荒漠化防治步伐大大加快,荒漠化持续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土地已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年均扩张104万公顷,转变为21世纪初年均缩减75.85万公顷,但目前的治理成效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荒漠化防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严峻,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原因在于: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植物群落稳定性差;荒漠化地区依然贫困,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气候变动可能导致干旱而加速荒漠化的可能性不可低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