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升阅读写作技巧:内容开放度的考量

提升阅读写作技巧:内容开放度的考量

【摘要】:单个作文题内部的选择空间,先是内容与立意空间的开放度问题。(一)内容与立意开放度的显性考量:显豁度内容与立意层面的开放度,首要表现为“写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否显豁。初看起来,这三种情况内容和立意的开放度逐渐增大。

“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与在一个问题里提供选择的空间,这两者的差异十分重要。”[32]其实,选做题也是由一个个单个的试题构成的。因此,单个作文题内部的选择空间,是各类型作文题都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写作命题中的基本问题、关键问题。单个作文题内部的选择空间,先是内容与立意空间的开放度问题。

(一)内容与立意开放度的显性考量:显豁度

内容与立意层面的开放度,首要表现为“写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否显豁。从这个角度把2019年全国八套高考作文题进行分类,大概可以得出三种情况:一是作文标题或提示语明确提示写作方向,如全国Ⅰ卷提示语“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北京卷材料后又规定了标题“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二是材料(或情境)加提示语半提示写作方向,如全国Ⅱ卷引导学生紧扣“青年学生当事人”身份完成特定情境中的任务,上海卷在一个材料的基础上也给出了基本的思考角度“如何认识事物”,浙江卷将作家与读者的关系迁移到生活,要求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生活这部“作品”的“读者”;三是根据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如全国Ⅲ卷、天津卷、江苏卷,分别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展开写作。

初看起来,这三种情况内容和立意的开放度逐渐增大。这样的差异是在选择题型后所自然产生的内容、立意开放度效果,还是命题者为了追求特定的内容与立意开放度而自觉选择了这样的题型?暂不知晓。同时,我们也不能简单判断,是不是“自选角度”的作文题一定因为更开放而优于给定题目、指明写作方向的作文题,关键要看具体题目的写作空间、测评的目的、学生的反应和实际的评分标准等。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也应该)对这几种试题类型可能的用意、陷阱或生长点分别作出一些推断。

“自选角度”类作文题,意味着命题者将审题视作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类题目也许更能让学生在观点的确立上彰显能力。不过这类看上去开放的题目,还是要尽量避免形成审题陷阱,“自选”的前提是丰富而不是似是而非。

写作方向显豁的作文题,也许更关注的是特定类型文体文章具体的展开过程,特定情境中的表达能力等。譬如全国Ⅰ卷,难点或者说学生的表现点,主要在于如何实现演讲的目的,达到劝说的效果。

开放度介于中间的类型,若处理恰当,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测评效果,如2019年的上海卷作文题。题目中的“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是一个引子、例子;“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是任务;在材料和任务之间的一句话“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是一个提示和支架。这个提示看上去让题目的开放度缩小了,但其实可以让许多学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审题失误,而试题的写作空间依然存在。学生可以从材料、例子中提取一定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关联日常生活经验或阅读中获得的间接经验,综合提炼后有选择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复旦附中的黄荣华老师“由浅而深、由表及里”地罗列了十个写作方向:1.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2.认识事物有一种“由特殊到普遍”的方法;3.认识自我文化的味道,用比较、反观的方法更有效;4.发现“中国味”,用比较、反观、内视的方法更有效;5.在反观中发现自我是不容易的;6.在反观中发现自我进而确认是极不容易的;7.自我觉醒有一个(艰难的)过程……黄老师的罗列是一种思考结果,但从中可以管窥这个题目提供了有层次的思考空间。仔细看这个题目中的提示语,其更加准确的功能是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是有层次的。让学生从同一个起点出发,走出不同的路线,到达不同的高度,这是一种适度、有益的开放空间。

(二)内容与立意开放度的隐性考量:发展性

以上所说的“显豁度”问题,是权衡让学生花多大的力气明确自己“写什么”;与此相伴,更基础的一个问题是:选什么样的材料、话题,让学生表达哪些思想、怎样的思想。“先有思想,后有文章。”[33]引导学生写什么,是写作命题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

在这个维度上,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也值得一说。温儒敏在评价2019年高考题时说道:“上海卷这几年的作文题都很好,我很欣赏。好在不追风,别出机杼,格外注重考思维能力和品质。”重视思维的考查,的确是上海高考作文命题有意识的追求。宽泛地说,所有的作文题都是可以评估学生思维的,主要是在评分环节重视观察学生表达的严密性、内容展开过程的逻辑性等。不过这可能还不够。要在写作中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还要在命题阶段有意识地重视思维,在内容和立意空间上下功夫。上海近几年的努力方向之一是着力保障话题的思辨空间。2019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又往前迈了一步:“将思维放宽,拓展到‘启发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的哲学层面……”,“‘如何认识事物’体现认识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认识的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去进行自主性思考”。[34]

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省和领悟的过程。即使是在考场这样特殊的情境里,如果学生探讨的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有助于认识世界的、需要调动自己的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的问题,那么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答题经历,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对于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均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指向学生的未来。作文试题内容、立意层面追求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应该是作文试题更加深层的“开放”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