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认知目标与试题准确对应-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

认知目标与试题准确对应-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

【摘要】:在NAEP测评框架文件中,则能看到更加直接的相关规定和说明[6]:试题与认知目标需保持一致。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NAEP十分重视试题和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匹配,甚至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和主观题评分标准的拟定过程也要关联或紧扣认知目标。对此,NAEP先要求该题目中所考的两个能力都在规定的认知目标体系之内,在此前提之下,为了能充分检测学生的能力状况,NAEP又指出:在评分量表中需要解释题目中涉及的每一种技能是如何被评估的。

清晰、详尽、立体地阐释认知目标,试题设计将有较为明确的方向,并且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一立体的认知目标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题目中去?

在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特别关注测评框架要素和试题之间的准确对应。对试题和测评框架之间对应性的追求,贯串命题的整个过程。最终,每一个试题都能准确对应测评框架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在PISA测评框架文件的试题样例部分,除了能看到文本、试题样例外,还能看到附在样题后面的属性表,用于标出该试题与测评框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表5-3[5]所示:

表5-3 PISA单个试题与测评框架内在关联分析(试题略)

在上述单个试题与测评框架关联性的勾勒中,最关键的是认知目标维度的确认。这样专门勾勒试题的属性,有助于保障单个试题和具体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对应。

在NAEP测评框架文件中,则能看到更加直接的相关规定和说明[6]

试题与认知目标需保持一致。虽然一次测试也许很难覆盖所有的认知目标,但应该尽力保持试题与认知目标匹配。这样,才能保证一次测试尽可能充分、真实地检测到认知目标所代表的构念……为确保试题和测评框架一致,试题开发者应运用如下原则:

·测试中每一个题目都必须指向规定的认知目标。

·对于选择题中的选项,干扰项也应该部分或完全地与要测评的认知目标相关。

·建构反应项目[7],评分量表中的所有标准都应该与要测评的认知目标相关。

·所有题目不应要求学生使用与所要测评的认知目标无关的知识与技能来作答。

·题目所指向的认知目标必须适应于特定的文本类型,除非某个认知目标已经被指出共同适用于信息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

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NAEP十分重视试题和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匹配,甚至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和主观题评分标准的拟定过程也要关联或紧扣认知目标。另外,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或技能难以完全割裂开来测试的情况,即一个试题可能涉及两个相关的概念或能力。对此,NAEP先要求该题目中所考的两个能力都在规定的认知目标体系之内,在此前提之下,为了能充分检测学生的能力状况,NAEP又指出:在评分量表中需要解释题目中涉及的每一种技能是如何被评估的。譬如,如果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作出解释”,那么评分量表(准确地说是评分量表中关于每一个等级的描述)都应该说明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如何被评估的[8]。2013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第12题,要求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赏析,相应的,该题的评分标准便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维度来设定,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