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PIRLS 2016测评框架》,对其认知目标做了两个层次的阐释。其一,回归真实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情境中描述抽象的认知目标所对应的、可能的阅读行为、过程、技巧等。直接推论是非常基础的。另外,有些直接推论也许要求读者将文本局部意思和文本总体意思关联起来。其二,举例说明各个认知目标可能涉及的阅读任务。在每一个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关于认知目标的详细阐述都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阅读理解过程”。......
2023-08-17
清晰、详尽、立体地阐释认知目标,试题设计将有较为明确的方向,并且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这一立体的认知目标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题目中去?
在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特别关注测评框架要素和试题之间的准确对应。对试题和测评框架之间对应性的追求,贯串命题的整个过程。最终,每一个试题都能准确对应测评框架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在PISA测评框架文件的试题样例部分,除了能看到文本、试题样例外,还能看到附在样题后面的属性表,用于标出该试题与测评框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表5-3[5]所示:
表5-3 PISA单个试题与测评框架内在关联分析(试题略)
在上述单个试题与测评框架关联性的勾勒中,最关键的是认知目标维度的确认。这样专门勾勒试题的属性,有助于保障单个试题和具体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对应。
在NAEP测评框架文件中,则能看到更加直接的相关规定和说明[6]:
试题与认知目标需保持一致。虽然一次测试也许很难覆盖所有的认知目标,但应该尽力保持试题与认知目标匹配。这样,才能保证一次测试尽可能充分、真实地检测到认知目标所代表的构念……为确保试题和测评框架一致,试题开发者应运用如下原则:
·测试中每一个题目都必须指向规定的认知目标。
·对于选择题中的选项,干扰项也应该部分或完全地与要测评的认知目标相关。
·建构反应项目[7],评分量表中的所有标准都应该与要测评的认知目标相关。
·所有题目不应要求学生使用与所要测评的认知目标无关的知识与技能来作答。
·题目所指向的认知目标必须适应于特定的文本类型,除非某个认知目标已经被指出共同适用于信息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
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NAEP十分重视试题和认知目标之间的准确匹配,甚至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和主观题评分标准的拟定过程也要关联或紧扣认知目标。另外,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或技能难以完全割裂开来测试的情况,即一个试题可能涉及两个相关的概念或能力。对此,NAEP先要求该题目中所考的两个能力都在规定的认知目标体系之内,在此前提之下,为了能充分检测学生的能力状况,NAEP又指出:在评分量表中需要解释题目中涉及的每一种技能是如何被评估的。譬如,如果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作出解释”,那么评分量表(准确地说是评分量表中关于每一个等级的描述)都应该说明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如何被评估的[8]。2013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第12题,要求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赏析,相应的,该题的评分标准便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维度来设定,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有关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的文章
譬如《PIRLS 2016测评框架》,对其认知目标做了两个层次的阐释。其一,回归真实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情境中描述抽象的认知目标所对应的、可能的阅读行为、过程、技巧等。直接推论是非常基础的。另外,有些直接推论也许要求读者将文本局部意思和文本总体意思关联起来。其二,举例说明各个认知目标可能涉及的阅读任务。在每一个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关于认知目标的详细阐述都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阅读理解过程”。......
2023-08-17
明晰了测评构念、选择了测评途径之后,就进入测评工具开发或选择阶段。阶段三开发测评工具时,需注意测评的是“潜在的”[17]构念,因此测量与评价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外显的工具引发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认知反应,并据此判断其构念发展水平。此处勾勒的测评工具开发小模型突出了测评工具开发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即需要考虑工具引发的学生反应。......
2023-08-17
在差异背后,可以找到国际读写测评中的一些基本趋势、规律。(三)测试任务层面,形式丰富,内容有学术性以上测评案例中的“任务”与我们熟悉的题目,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案例4德国课程标准中呈现的测试样例则是一个大任务中包含一系列连贯性的子任务,子任务是完成大任务的一个环节,完成一组子任务就完成了一个大任务,按要求建构了一个档案袋。其实,尊重读写规律、需求的任务,就是“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
2023-08-17
测量与评价,两者各有专门的话语系统但又密切相关。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将语文测评途径和语文测评构念联合起来思考,可以作出如下假设。......
2023-08-17
类似地,情境化试题可以做更加细致的结构分析。该试题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上三个试题可以代表情境化试题的三种结构类型:A.背景+任务+(目的);B.背景+问题+任务+(目的);C.背景+(问题)+任务+(目的)。也就是说,情境化试题是由如下四个基本要素选择性组合而成的:1.背景要素,主要表现为人物、场景、事件或引导性材料等。......
2023-08-17
为了适应我国当前需求,同时兼顾国外测评的多样性,以下择取国外部分高利害考试和日常总结性测评案例加以剖析。11年级这一套试卷的三个模块,共呈现了6篇阅读文本,题目总计22个,其中选择题19个、基于阅读的写作题3个。其中的“语言与文学研究”领域开设三门课程,每门课程又分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供学生选修,其中的《语言A:文学》课程,相当于是将我们的整本书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课程化了。......
2023-08-17
超越任务选做型作文题,对于文体的不同规定值得专门探讨。其一,“文体不限”是文体开放的基本形式。文体不限是提高作文试题开放度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有着广阔的文体选择空间。加了限制条件的“文体不限”,引导的是更加自觉的选择,以及对文体特征和功能更加到位的理解。其三,“规定文体”也能成为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开放。......
2023-08-17
考试大纲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不可回避的是,细究考试大纲,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一)测评领域的界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试大纲给“表达”领域分出了两个考查内容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2015年,有11个省市的考试说明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板块设定测评目标。[5]当然,实际的考试命题终究还是要操作性框架的,考试大纲文件的取消,并不代表着考试大纲中的概念框架、思维方式会同时消失。......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