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中国动漫产业虽在近几年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将会对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1.原创能力不足
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动画遭遇外来动画的严重冲击,一时间中国动画迷失了发展方向,认为受到观众与市场肯定的美国动画与日本动画才代表着现代动画的发展方向,中国美术片的创作方法与美学风格意味着陈旧与落后。这种错误认知使中国动画在模仿的过程中放弃了原本的风格特征。动漫产业是创意型产业,以创造力作为产业发展的内驱力,模仿美、日动画的成功作品或许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市场认可,但长远来看,必将使中国动画元气大伤。生产方以原创为名,在情节设计、角色设计与语言风格上行模仿之实,长此以往,中国动画只能承担代工工作,无法以优质动画作品立足于世界动画市场。
中国漫画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面临日本新型漫画的冲击,这类叙事性较强、娱乐性十足的文化产品改变了创作者和受众对于漫画讽刺性、说教性的单一认知。一些创作者甚至开始模仿这种风格进行新型漫画的创作。在此背景下,1993年8月30日,旨在引进国外先进漫画作品和创作经验、鼓励中国新型原创漫画的中国第一本连载漫画杂志《画书大王》面世了,然而仅仅一年后,《画书大王》便因为种种原因而彻底被封杀,其他同类漫画杂志也全部消失,中国漫画市场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期。1996年开始实施的“5155工程”催生了《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五本漫画杂志。但是由于经营和管理的不善以及新崛起的网络动漫的夹击,传统动漫杂志走向了低谷,一些漫画行业人员纷纷出走,导致中国原创漫画的再次搁浅。纵观现在的漫画市场,无论是传统纸质漫画还是网络漫画,仍然存在明显的模仿痕迹,从题材上看,很多都是青春爱情或者是魔幻主题,这是日本漫画中常见的世界观构建和编剧方式。从创作风格上看,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设计,很多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日本审美风格。但从文化建设角度看,这类作品的充斥,不利于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表现,也不利于漫画作者形成独立创作风格。
中国动漫原创力不足的原因首先在于创作态度的不端正。在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为争取更多补贴而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的作品,这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中国动漫的整体形象。2012年,一部号称投入1200万元制作费的《戚继光英雄传》令广大网友大跌眼镜,FLASH水准的动画电影登陆大银幕无疑突破了院线电影的播映底线,动画创作不再以艺术追求为旨归,而是沦为满足个人利益的工具,这种负面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更改。而如果类似的烂片泛滥,中国动漫将无法翻身,那些为中国动漫复兴兢兢业业努力着的动漫人也会无故遭受质疑。说到底,中国动漫原创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动漫创作者总体业务水平不高、艺术素养缺失,创作型优质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动漫作品的平庸。
2.产业链尚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政府扶持与市场培育,中国动漫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曾经的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存在,计划体制弊端仍会影响今天的动漫创作。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但看似庞大的文化产业实则尚未理顺价值链条,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衍生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衍生品开发是动漫产业获利最多的一环,但从位置上看,它处在产业链后端,需要前端的内容产品提供值得挖掘的动漫资源。也就是说,衍生品开发要仰赖作品的吸引力,只有作品足够优秀、角色形象足够鲜明,衍生品开发才会有市场保证。
一直以来,动漫产业都是文化产业的重头戏,在新文创思维引领下,IP的意义与价值得到了更多关注。“‘新文创’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构建”[8],以IP为基础的动漫游戏一体化发展将成为产业常态,这就要求从业者快速提升创作能力,通过优质原创内容生产拉动产业链的平稳运转,只有当文化产品能够凭借自身资质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其文化传播功能才有实现的可能。
内容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创作者有耐心、有恒心,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挖掘IP并精心培育,不能急功近利地盲目开发,以损伤IP文化价值为代价换取产业红利。
3.受众定位模糊
中国动画长期以来在受众定位上存在低幼化误区,在传统儿童观的影响下,面向低龄人群的作品又极为重视教育功能的实现,这就影响了动画艺术水准的正常发挥,动画作品长期停留在较低层次,无法突破创作瓶颈,动画的制作水平很难迈上新台阶。
新媒体时代以降,境外动画可以更顺畅地进入中国,美、日动画的受众定位扭转了中国动画的受众观,合家欢动画影片的市场表现又令中国动画看到了受众泛化的喜人结果,于是合家欢动画的创作被各动画生产机构提上日程。但就动画作品而言,合家欢类动画的成绩依然不算亮眼。这里隐含着两个问题:第一,低幼定位是否一定不能产出精品。动画的艺术特征使其对儿童更具吸引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动画受众覆盖全年龄层,儿童仍然是动画收视主体,这就需要思考如何发展儿童动画这一问题。中国的儿童动画观赏性较弱的根源在于过分强调动画的实用功能——或是传授知识、或是品德教育,难以站在与儿童平等的位置上以情动人,反观《鼹鼠的故事》《莎拉和小鸭子》《猫和老鼠》《小熊维尼历险记》等作品,童真的世界不但吸引孩子的目光,连成年人也会从中得到慰藉与感动。第二,动画如何覆盖全年龄层受众。美国合家欢动画的主题通常是爱与成长,两者是儿童与成年人都会面对的人生命题,每位观众对这些主题的感悟都不尽相同,加之影片中的搞笑情节与动人情感,不同年龄层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会从内心生发出真情实感。中国动画对于合家欢的理解则是“儿童看得懂、家长看得下去”,它的受众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建立在亲子关系上的观影团体,成年人属于陪同角色。儿童与成年人的欣赏趣味不同,要满足儿童“有趣”的需求,只能牺牲成年人的动画审美诉求。
《鼹鼠的故事》剧照
《莎拉和小鸭子》剧照
有关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的文章
本文提出中国动漫“走出去”需要实现内外兼修:向内深挖民族化创作的资源和宝库,解决好“传播什么”的问题,向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好“怎样传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动漫“走出去”应该实现“内外兼修”。......
2023-08-17
遗憾的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种“儿童本位教育”并未坚持下来,并且因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关政策执行得也并不理想。目前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儿童性教育的迫切性,但国内儿童性教育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2023-08-17
从文化角度看,动画艺术在进入中国时就已开启了国际交流之旅。在世界电影节上的集中亮相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方明工作照《超级肥皂》剧照《狐狸打猎人》剧照《三十六个字》剧照作为中国动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交流阶段,此时动画文化输入的势头占据压倒性优势,相对的文化输出则主要体现为开拓加工片与合拍片。新世纪以来,动画文化国际交流不断。......
2023-08-17
回顾中国动漫国际交流历程,中国动漫走出去的主要方式大致分为作品输出、人力输出、合作发展等,它们处于走出去模式的基础层次,而价值含量更高的版权输出与资本输出尚不成熟。走出去的这些具体方式各有利弊,但以长远眼光审视,它们都为中国动漫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支生力军。......
2023-08-17
这与音乐创作团队本身的特质有关:一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不足,二是缺乏成熟的动漫制作经验。反观四十年前的经典动画作品《哪吒闹海》,“古色古香”的音乐贯穿全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08-17
“中国学派”开创了中国动画美学的新形式,借鉴传统艺术造型和表演程式形成了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那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就在于其创造性地化用了文学、戏曲、音乐与美术等中国诸多文艺形式中的元素,从中国古典、现代和当代文学的丰厚土壤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023-08-17
日本动漫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在国际传播中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优质作品的层出不穷,而大批量优秀作品的创作完成与日本动漫产业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日本动漫产业盈利的重头戏在衍生产品开发。日本国家对于卡通营销接受程度较高,动漫授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卡通明星不但可以代言产品,也可以成为地区或行业的宣传符号,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增进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度。强化导演的品牌效应是日本动漫产业的又一特征。......
2023-08-17
而“边缘”路径指的是低涉入度的口碑接受者和潜在消费者凭借情感波动引发态度转变,他们更多关注以效用为中心的口碑评价,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刺激信号与情感启发从而对口碑产生相应的反馈。......
2023-08-17
相关推荐